国美控制权的争夺已经暂告一个段落,但国美的战争硝烟仍未结束,则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则已经阔步前进!值得欣慰的是,这次国美股东大会的投票,投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果,这充分表明了广大股东们的理智和清醒。
在这场经典的上市公司股权控制争夺战中,我们看到,排除受雇佣的团队、所谓的专家、部分记者或者竞争对手的恶意操纵之外,不少普通网民在陈黄选择中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上市公司,更不理解上市公司的运作机制。而且,这些普通网民极易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并据此作出简单的判断,渲泄了太多的情绪。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私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在经营决策方面的不点在哪里。
一、私营企业的生死系于大老板或者大股东的英明神武
在未上市的私营企业里,一般没有所谓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即使有相应的机构设置,小股东也只能唯大股东命是从,而管理层更是附属于大股东,更不具备相对独立的经营操作空间。所以,大老板或者大股东的决策,在企业里具有说一不二的权威,游戏规则由其定,这种地位根本无人敢挑战。私营企业的这种性质,其好处是,大老板或大股东具有超强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前提下,只要运营管理团队迅速执行下去,就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业绩。
然而,当一个企业的成败寄托于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是否能够一直英明神武呢?当这个企业越做越大的时候,它的稳定对于政府、员工、供应商、投资者都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力,有时甚至时致命的影响力,这显然不是一个最佳的可持续选择,所以就有了现代公司治理,并伴随着公司上市后规范的科学治理,使经营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二、上市公司董事会只对全体股东及其长期稳定发展负责
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里,企业的稳定是相当重要的。为了企业的稳定,不致使由于创业家族在经营人才上青黄不接时导致业务萎缩或效益下滑,便出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的情形。具有卓越经营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可以通过经营而获得合法收益,而股东则可以通过聘用职业经理人来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在股份制的公司里,尤其是确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之后,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出并代表全体股东制定公司战略及选聘管理团队。由此,董事会必须对公司全体股东和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特定的个别股东负责!
很明显,从国美电器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伊始,它的身份便不再是一家纯粹的私营企业,而是成为了一家名副其实的上市公司。既然国美选择了上市,国美创始人或者创始家族便不能只享受上市的好处,而不遵守上市公司游戏规则和承担相应的责任,更不能为了保证自己的控股地位或大股东利益而做出有可能明显损害其它股东利益的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