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粮食要靠耕地的内生潜力


  今年我国的夏粮出现了减产的现象,这也是6年来夏粮首次出现的减产,再加上国际国内农产品的价格都有所上涨,再加上自然灾害的贫发,就使人们自然而然的关心起了粮食安全的问题。于是保护耕地的呼声再起,但笔者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土地减少是刚性趋势,硬保是没有出路的,而是应该在如何提高耕地产出率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如何让粮食的生产恢复集约的特征,是个现实课题。

  对于粮食这样一个大宗农产品,是典型的土地密集型产业,保护耕地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对于耕地的内生增长潜力显然也应有足够的重视。这种内生增长潜力一种是表面的,就是上面提到的规模经营而带来规模效率;另一种是内在的,就是通过农业上的技术措施,提高耕地的质量、持续生产能力等提高生产效率。

  我总感觉,中国的农业快到了小平同志的讲的二次飞跃的临界点,在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如何将现有的农村土地集约、高效地经营大有文章可做,一些地方已有了好的探索,应该发扬光大,其核心就是不变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在经营项目上可以用更好的经营效率来吸引农民加入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粮食就是一个适合的规模经营项目。

  同时,也应该看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动和城乡一体,也为农业技术规模化的有效率的应用带来机遇,这是另一种粮食生产内生力的现实条件。

  总之,粮食问题总是有问题的,但现在的解决途径还有,多管齐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