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卧龙:空置率统计的远水救不了楼市近火


  8月份最后一周惊现的楼市暖流打翻了调控的五味瓶,在调控并未松动的当下,着实让人百感交集。调控效力似乎轻松迈过了抛物线的顶端,开始身不由己地向坡下发展。然而面对非但没有受伤反而逆势反扑的房价,市场仍然将希望寄托于调控的后势蓄力。与此同时,国统局称近日将在部分城市展开空置房调查,空置率能否为楼市现状排忧解难尚不能定论,由此就推断出调控将走出新的局面似乎更是为时过早。

  空置房统计不过是一场“秀”

  关于空置房的争论一直周旋于“可查”与“不可查”之间,然而伴随此次即将展开的空置房调查,似乎宣告统计部门已下定决心迎难而上。然而统计空置房并不一定是一个完美的开始,更多的疑问或将接踵而至。统计空置房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会为开征空置税或房产税做数据参考,是否会作用于当下反扑迹象明显的高房价?这些问题明显寄予了市场对于空置率的厚望,但是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空置率问题如远水一般难以救得楼市这团近火。首先,空置房这一概念,在统计之前缺失精准化定义,多久未住才会被纳入空置房统计范畴,如何排除度假房、学区房这类住房用途的存在。其次,空置率这则数据过于间接,很难与销量、房价这类直接数据相组合,产生化学效应,即便是作出统计也只能作为模糊的概化数据,拿来做警戒性参考。总之,空置房的统计,无论从数据的精准性而言,或是数据暴露出的楼市问题而言,都不足以对当下调控起到立竿见影的推动效果,空置房的统计更像是一场作秀的实验。

  空置房掀开社会问题的伤疤

  在供求矛盾突出的中国楼市,房产税迟迟难产成为阻挠调控前进的障碍。不可否认空置房的统计对于房产税的开征起到一定助推作用,不仅数据的完善为“一直在研究”的房产税提供了支持,如若统计结果显示空置率过高则会加速房产税的到来。但是仅由并不精准的空置率决定一项税种的前途似乎太过儿戏,空置率的统计正如统计局负责人所说仅仅“以发现问题,积累经验,验证方案,完善方法”为目的。由此可见,房产税的开征虽和空置率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也的确是隔了十万八千里了。

  此番统计部门对于空置房的高调统计,虽然对楼市直接作用甚微,但是从则面却影射出中国社会存在的巨大问题。随着二手房市场的回暖表现,投资客已经在调控的打击下开始放手逃市。同时,作为占有社会资源过多的富人群体,他们多得多占的享受式占有住房,在一定程度也推高了空置房的存在数目。在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数据显示内地基尼系数增至0.48,已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正是这样的贫富差距造成了住房占有的多寡之别,空置房也自然成为收入分配失衡的一面镜子。

  收入分配不均,资源分配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成就了空置房问题的存在,空置率数据的推出不会助力调控精准性发挥,仅仅是昭示统计态度的转变。试图以空置率解决楼市问题的美梦还需尽早醒来,以免造成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