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where in time


    

1980年美国电影《时光倒流70年》主题曲——似曾相识,电影与音乐完美融合的经典之作。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该曲写于1934年,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派的绝响。

作品的结构是一组变奏曲。其中广为流传的是第18变奏曲,也就是影片《时光倒流》里使用的这部分乐曲。

在《时光倒流》中,这首乐曲不但被导演和编剧拿来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起到了跨越时空、在男女主人公之间沟通心灵的作用,而且在作曲家约翰·巴里手中,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还是全片配乐的灵感与源泉。实际上,《时光倒流》主题就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18变奏的一首变奏曲(a Re-variation)。 约翰·巴里在旋律的情绪和节奏以及曲调的走向和速度上,都与原曲既保持相近又有区别,使听众自始至终都感受到乐曲所辉映的两位艺术家之间的心心相印。所以,从非严格的意义上说,《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电影《时光倒流》的音乐主题并不为过。

Maksim Mrvica,这位才华横溢的来自克罗地亚的欧洲新古典王子,虽然没有群蜂飞舞中1秒16个音符的华丽指法,但行云流水般的指尖将温柔忧伤、缠绵悱恻的跨时空爱恋演绎得荡气回肠,在未知的时空中,莫名惆怅,恍如隔世。

“Is it you?”
“Yes.” 

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张爱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