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的推出初衷无疑是非常的正确与合理的,然而,由于制度上与认识上的一些不足,特别是管理层在并无真正的市场的前提之下,片面的追求所谓的市场化,结果导致了创业板公司的“三高”的奇特现象。而由于这“三高”的刺激,以及前期上市的那些创业板公司的榜样效应,那些没有上市的公司便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地开始追求上市。
尽管创业板推出的时间不长,一年都还不足,但是,创业公司的所谓的成长性却并没有让市场看到,相反,通过刚刚结束的半年报却让市场看到了所谓高成长的另外一面,在创业板、中小板与主板三家之间,最差的竟然是创业板,最好的却是最不为市场所看好的主板。难道这就是我们开设创业板所想要的结果吗?
事实上,由于创业板的“三高”已经使得很多的创业板公司的高管推动了创业的热情,想想钱来得如此之容易,还辛苦的创什么“业”啊?即使什么都不干,这超募的资金怨够潇洒好一阵的了。
如果创业板只是这种体制性的造富工具的话,我们敢断定这样的创业板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照此发展下去,其结果只能与世界上大多数的创业板市场一样,最终不是走向自生自灭就是走向默默无闻痛苦的的挣扎。而这明显的不是我们开设创业板的初衷。
因此,创业板目前要的不是多干快上式的拼命的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扩充数量,而是应该慢下来先把体制性创富问题给解决了,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业板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