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瘦身”不禁,建筑质量难保
刘纯银
因建筑质量问题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楼脆脆”“楼裂裂”等一系列楼房安全问题至今仍让人们感到愤慨,西安市一些建筑工地近期又出现了用超拉的“瘦身”钢筋盖楼的现象,再次触动广大业主和普通百姓的敏感神经。(9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1版)
众所周知,建筑物虽是产品,可它绝不能等同于一般产品,因为建筑的质量关乎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建筑质量,并出台《建筑法》等多种法律法规。比如2001年7月20日,原建设部在发布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就对建筑物必须达到一定抗震设防标准的强制性规则进行明确。
然而,尽管建筑质量各级都在要求,时时刻刻都在讲,可在行动上很少真正落实。这不,继前不久媒体曝光“英国房屋的平均使用寿命是130年,欧洲大陆则为80年,既使建筑更新较快的美国也达60年。而在中国,截至目前的统计数字是,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还不到30年”事件后, 8月31日《现代快报》又报道:合肥多家建筑工地以“竹签替钢筋”防止房屋移位的怪现象。中国建筑短命固然与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盲目拆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建筑质量不过硬有关。正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所说:“楼歪歪”、“楼脆脆”、“楼倒倒”不断上演,就是典型的建筑质量问题。另外,日前(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却未出现一人死亡,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经验也就是建筑物质量追责体系完善。
其实,抛开建筑设计的艺术含量不论,建筑物本身在施工工艺上并没有多少高精尖的技术,一般也不存在具有军事敏感性的技术。这不,有专家调查分析,留存至今的几百上千年的建筑大多是宗教建筑,这与它们大多地处偏僻得以免罹兵火有关,也与建造者的心态不无关系。在建造者看来,不用心做就意味着对神佛的不敬,不敬就会招灾并殃及子孙,这种心态之下,谁敢不卖力、不用心干活? 这也昭示着,要保证一幢建筑能够使用几十年不倒不裂,仅靠严格的法律规范和责任追究可能是有效果的,但要保证一幢建筑能够使用上百年、几百年,还得靠有良心。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放着合乎规格的“钢筋”不用,却把超拉后的“瘦身”钢筋或竹签浇筑进混凝土,这样的楼房,怎能保证质量?正如网友留言所说,人命关天,钢筋“瘦身”或“竹签替钢筋”的做法,纯属见利忘义,是缺少良心的表现。
“建筑无难度,成本是关键”。四川汶川和贵州玉树的大地震造成的伤痛,还没有让国人走出阴影,“建筑短命”还没有彻底根治。真心期待我国建筑行业,能像新西兰那样时刻要把建筑质量及安全责任放在心中,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彻底摒弃让钢筋“瘦身”、“竹签替钢筋”等没有良心的行为,否则保证建筑质量就可能成一句空话,“楼脆脆”、“楼裂裂”、“ 楼歪歪”就难以从源头消除,实现“建筑长命”就可能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