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荆林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
中国餐饮产业的规模,在建国初期的1952年只有14.1亿元,即使到了1977年的改革开放之初,整个产业规模也不过50亿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到1983年首次突破100亿元,1994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此后,中国餐饮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连续近20年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同时,住宿餐饮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突破10%,之后一路攀升到2009年的14.4%(参见表1)。
表1:2002~2009年中国住宿餐饮业发展状况
年份 |
住宿餐饮业 经营额(亿元) |
占全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比例(%) |
状况说明 |
2002 |
5547.1 |
11.5 |
首次突破5000亿元,新增1000亿元 |
2003 |
6191.4 |
11.8 |
首次突破6000亿元,新增1000亿元 |
2004 |
7550.4 |
12.7 |
首次突破7000亿元,新增1000亿元 |
2005 |
8886.8 |
13.2 |
首次突破8000亿元,新增1000亿元 |
2006 |
10345.5 |
13.5 |
首次突破10000亿元,新增1000亿元 |
2007 |
12352.0 |
13.9 |
新增2000亿元 |
2008 |
15404.0 |
14.2 |
新增3000亿元 |
2009 |
17998.0 |
14.4 |
新增2500亿元 |
然而,在为中国餐饮产业不断快速发展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餐饮企业的整体状况并不完全令人乐观。
一、中国餐饮企业的整体实力仍然比较弱小
限于篇幅,仅从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说明:
1.大多数中国餐饮企业仍然处于小企业状况
从2009年发布的餐饮百强企业统计来看,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6家,5~10亿元销售额的企业有30家,尽管百强的入门门槛已经提高到接近3亿元,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按照国家对住宿餐饮企业的标准衡量,大型企业要求从业人数在800人以上、销售额1.5亿元以上,中型企业要求从业人数在400人至800人、销售额在0.3至1.5亿元,则可以推断,中国餐饮业中绝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处于中小企业状况,更准确地说是处于小企业状况。
2.中国餐饮的百强企业仍然很弱小
作为行业龙头的百强企业状况如何呢?2009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一共实现了1249.73亿元的销售,与上年度相比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2.6%,比餐饮产业的增长更快。同时,餐饮百强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447.37亿元,利润总额超过了100亿元,从业人数约100万人。
然而,如果把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与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对比就会发现: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额达到了13579亿元,也就是说,中国餐饮百强只相当于中国连锁百强的十分之一。换言之,与其他连锁的企业(比如家电专卖企业、百货店等)相比,中国餐饮企业的平均规模要小得多。
如果与同行业的外国餐饮巨头对比,中国的餐饮百强企业就更微不足道了:康帕斯2009年的销售收入超过了130亿英镑,比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的销售总和还要多出不少。其他的如索迪斯年销售额达到147亿欧元,麦当劳集团年销售额达到232.8亿美元,即使是百胜集团的109.6亿美元销售额,这也是我国餐饮百强企业望尘莫及的。
美国资本市场公布的数据显示,资本市场上56家餐饮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为559.64百万美元,单个企业的平均员工人数为5600人,排前八位的企业销售额都在23亿美元以上,也就是说至少在150亿元人民币以上。与其相比,我们的差距极为明显。
二、中国餐饮产业的集中度比较低
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销售量、生产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这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若干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个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表明该产业位居前列的企业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研究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一个最常用指标。
一般而言,我国的产业集中度比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集中度要低许多,餐饮业的程度更甚。表2列举了中国餐饮产业近些年的产业集中度状况:
表2: 2002~2009年中国餐饮产业集中度分析
年份 |
C4(%) |
C10(%) |
C100(%) |
C100变化(%) |
2002 |
2.14 |
3.01 |
6.52 |
|
2003 |
3.00 |
3.64 |
6.82 |
+0.30 |
2004 |
2.87 |
3.84 |
7.11 |
+0.29 |
2005 |
2.82 |
3.79 |
7.67 |
+0.56 |
2006 |
2.94 |
4.04 |
8.05 |
+0.38 |
2007 |
2.99 |
4.09 |
8.08 |
+0.03 |
2008 |
2.72 |
3.46 |
6.62 |
-1.46 |
2009 |
|
3.52 |
6.94 |
+0.34 |
从表中可见,我国餐饮产业的集中度比较低,C4 和C10集中度分别在3%和4%以内,C100 最近年份也在突破8%之后回落到7%以内。
对比我国其他产业的集中度状况,我国3年C4平均产业集中度有1个产业在50%,属于垄断行业;10%~30%的有12个行业,5%~10%有13个产业,有11个产业的集中度低于5%(见戚聿东的《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
与我国连锁百强企业对比,连锁百强集中度2005年为10.5%,2006~2009年恒定在11.2%左右。而我国餐饮百强的集中度仍然不稳定,近几年尚在6.5%到8.1%之间震荡。
美国餐饮产业的集中度则更为明显:资本市场上56家餐饮企业的销售总额占美国餐饮市场的20%以上。
三、中国餐饮企业经营尚不稳定
据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对中国21个城市民营企业调查表明:70%的民营企业家不懂财务报表;90%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在生存期上,500强民企40年,中型民企7~8年,小民企平均寿命2~3年;每年新生15万家民企,同时又有10万家消亡,有60%在5年内破产,85%在10年内消亡。在餐饮业的相关调研中,也发现了餐饮企业新开业的与关门的企业数量基本相同,个别地方个别时期甚至关门的企业数量大于新开业的企业数量。
对中国餐饮百强的分析也可以看出,2001~2005年的百强淘汰了43家,2007年有83家为上年度的延续,排除更名因素,有7家企业为首次进入百强名单。2008年度有19家企业首次进入百强排行,2009年新入围的企业达32家,这也表明2008年餐饮百强企业中有32家企业已出局。
从人均效率对比来看,内资百强企业人均销售额为4.55万元,是外资企业的3/4,是港澳台企业的1/3。麦当劳集团的净利润率高达19.43%,百胜集团的净利润率也可以做到10.28%。
从餐饮企业的资本市值来看,我国餐饮企业就更显微小。从目前上市的餐饮企业来看,无论是在国内上市的全聚德、湘鄂情,还是在香港上市的小肥羊,市值都在4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麦当劳集团的市值为754亿美元,百胜集团的市值为199亿美元,即使美国56家上市餐饮企业的平均市值,也达到2.5686亿美元。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餐饮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显现出增速快、潜力大的特点,但由于基础差,企业的整体实力仍然比较弱小,大多数属于小企业,产业的集中度仍然偏低,餐饮企业的经营尚不稳定,淘汰率较高,人均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即使是百强企业,与外资巨头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做大做强依旧是中国餐饮企业未来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