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何以独尊革命党人


   绍兴的城市地图上,标注的都是鲁迅故里一条街、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等一干革命党人的历史遗迹,俨然这些景点是这个古城的全部旅游资源。大多游客,兴匆匆地安排了一日游,看了这几个革命党人的老宅,就以为遍览了绍兴的全部精华,满意而归。事实上,绍兴有着2500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尽管“改开”以后遭遇一些破坏性的建设开发,但因为文史资源实在过于丰厚,仍有大量的历史遗存值得向天下人推介。令人奇怪的是,在孙悟空、西门庆的诞生地都有人抢的今天,绍兴的旅游部门为什么要“罢黜千年历史,独尊革命党人”。


      市中心的龙山,乃卧虎藏龙之地,也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处。后代官府也多设于此,遂改名作府山了。现在被商家利用,沦为黄酒的品牌了。


    越王大丞文种遭越王听信谗言赐死后也葬于此,所以又取名“种山”。

    绍兴有博物馆,还有春秋越国文化博物馆。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博物馆收门票时,还有人去看看。现在博物馆大多免费开放了,反而都门可罗雀。这个是山顶的一个塔上的展馆,展出的都是当地出土的文物。

 

   越王勾践剑,这是仿制品,我知道。原物藏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我见过的。 

 

    越王殿几经兴衰,抗日战争时期又一次被毁于日本飞机的轰炸,现有殿宇为1982年按原样重建。

    殿内壁画,越国故事。

    与越王殿遥向对应的越王台是传说中勾践出征时的点将台。虽然是后世重建的,还是保留一些宋代的遗迹。


   猜一猜,旁边的横木是做什么用的?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任越州知府时,在府山南麓岩壁下清白泉旁建造清白堂,并以“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为主旨,写下了著名的《清白堂记》。   


   清白堂现在是廉政教育基地。

   这对石狮子可很有来历,姿态峥嵘而顽皮,但典故得查一查。

     府山上还有好多古迹,但时间短,无法遍游。

为了躲开周围的高层玻璃大厦,我都跳进水沟里来拍这张大善塔。大善塔建于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大善寺里。后几度焚毁几度重修,现在的为明代建筑,1957年重修。
    越中古刹大善寺,1970年被土八路拆除,其址建造百货大楼。现在大兴旅游,土八路们肠子都悔青了,就把那些“现代建筑”夷为平地,学习大连,建设了一个空荡的的城市广场,使得大善塔重新突兀地立在那儿。大善寺没了,徒留一座孤零零的大善塔。

   南朝另一古刹龙华寺,也是几度兴废,2006年重修。重修前,据说只有大雄宝殿尚完好。还有一南朝古刹大佛寺,在绍兴市郊,无缘瞻仰。

   贺秘监祠,是唐代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家祠。武则天年间中进士,逐步升至“秘书长”?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想是写他回到绍兴老家的遭遇吧。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研究特有的一种机构。浙江书院发韧较早。唐中叶就有绍兴丽正书院。这个龙山书院应该是北宋时期的。     

  这种亭子叫半壁亭,因势利导,就地取景,江南非常常见。


      陆游的《钗头凤》,风流千古的名篇。故事发生地沈园,为南宋著名园林,园主系宋代越中沈姓大户,故称沈氏园。史载当时园内池台极盛,占地在80亩以上。经八百年兴衰,至绍兴解放之时仅存一隅。沈氏园三字为郭沫若1962年所题。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青藤书屋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徐渭的故居。徐渭号”青藤山人”,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后人对他的书画评价最高,中国绘画史上大写意画派成熟期的代表,被尊为青藤画派始祖。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是现代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走在这样悠长而寂寥的小巷,虽然没有丁香般的姑娘,也没有油纸伞和梅雨,但仍然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些句子。


   提起中药老字号,仿佛举国只有一个同仁堂,还是占了首都的地利。其实,江南处处都是百年老店,绍兴震元堂就是清代乾隆年间创办的一家。现在是最有价值中华老字号30强企业。

   因为没有大规模出口,外地老字号药房的药价都比北京同仁堂便宜好多。我几乎从来不买同仁堂的药,一盒六味地黄丸蜜丸平均比其他老号的出品要贵3到8元不等。问题是,同仁堂在北京有垄断地位,所以我都是借出差在外地大肆搜购。

    创造历史的是人民,不说名人名家了,看看绍兴市民的当今生活

  这是府山下一个长亭,老百姓就在这个古亭里休闲娱乐,乐享人生。

   龙山顶上俯瞰全城,现代化正密密地向古城进军,势不可挡。

   绍兴大剧院——山寨版的悉尼歌剧院,毫无廉耻地矗立在市中心城市广场边。不仅影响到一个城市的人文气质,也事关国体。亦步亦趋地照搬国外经典建筑,这是中国建筑师的耻辱!


    这个钢混浇注建筑,在白墙青瓦砖木结构为主的江南建筑中,显得如此突兀,毫不和谐。如何自信地葆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是执政的土八路们必须要学会的一课!

   同题阅读:

             绍兴一日

             绍兴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