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达总裁杨卓舒畅谈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表达?三


NO:546    卓达总裁杨卓舒畅谈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表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明霞访谈录(三)

                   五问制动力

 记者:船大了,吃水深了,航行速度快了,触礁的可能性就大了,如何控制风险?

杨卓舒:不论万吨巨轮,还是普通舢板,在海上安全航行,掌握方向、海流、气象等条件至关重要,企业项目无论大小,都要看清方向,这是最大的风险点。我们的项目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社会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规模庞大,代表着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往起跑线上一站就赢定了。

记者:过程的效率影响着结果的效益。

杨卓舒:是。通常都讲一切都在细节中,而我们讲一切都在人本中。 以设计为例,我们有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原则是设计者要把自己当作投资者,于是你就想到钱来之不易。第二原则是把自己当作消费者,这东西是我用,这样设计行吗?第三是把自己当成是施工者。降低造价、节省时间、提高工效。第四,把自己当成设计者。这是一本不朽的书,要么是永远的光荣、要么是永远的耻辱。站在这个层面,我们就不怕事无巨细,就要亲力亲为,就会精雕细刻。

记者: 有人称您是充满乌托邦思想的企业领袖,是在泛政治化、泛政策化的氛围和方式中搞项目的企业家,您怎么看?

杨卓舒:在这个世界上,冥冥之中有一只无形的手把什么都安排好了,一口不谋而谋天下,最后就有吃不完的饭,专为吃饭考虑到最后连饭碗也解决不了。如果不在追求卓越、德达天下、关注民生、产业报国指导下展开我们的战略布局,如果不在理想主义旗帜下集合,我们就不会有强烈的面向未来的结果导向,就不能在经济生物链上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就只能在好天气时给人好感觉,在天气变坏时无所适从。

记者:看似是企业经营中形而上的内容实际上是更高层面上的务实。

杨卓舒:对。绝不是花拳绣腿,绝不是虚拟泡沫,我们的贡献是通过税收、就业、公益等一系列硬指标来表达的,我们对国家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

记者: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是企业成熟、强大的标志,卓达是怎么做的?

杨卓舒:当一个大的态势已经形成,任何人在其面前都显得微弱无力。像我们这种需求在前、产业在前,发展下去将形成百万人就业的项目,它是为社会的,它是属于社会的,因而它的政策风险是最小的。建设者永远无罪,也从不惧怕任何风险!

 

                   六问学习力

 

记者: 一个在商界奋力打拼的企业,为什么特别强调学术建设?

杨卓舒: 企业的方向性取决于企业的思考性,企业的思考性离不开学习。一个三万人的队伍,只有注重学术建设,创造文化场,才能穿透心灵,统一思想,解放思想,激发创造力

记者: 您为此倡导创造卓达独特的阅读生态?

杨卓舒:对。卓达是我的大学,我们所有人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阅读是最大的资产,没有人可以拿得走;阅读是企业涵养精神气的根本所在,是一种唤醒力量,唤醒沉默的灵魂;也是一种催生力量,催生蛰伏的智慧;更是一种支撑力量,支撑崇高的信仰。否则生命就会风干脆弱。

记者:您为什么反复强调在接受传统文化上要更有光荣感?

杨卓舒:基于两点思考。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制高点就是天下,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哲学思想和伟大的人文精神,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的根基,是最好的美德教化。一个缺少传统文化滋养的人是苍白的,一个缺少传统文化滋养的企业是无力的,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人文修养的产业注定不会有大发展。二,只有在接受传统文化上更有光荣感,才能把历史中有价值的、属于本民族的、能拿到世界上的东西真正发掘出来,才能使我们惭愧、警醒、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发奋。

记者:您提倡每天挤时间阅读经典?

杨卓舒:经典可以养气、养人。从每天繁重的工作中抽身出来,让心灵在经典里畅游是最好的放松,让心灵在经典里净化是最好的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