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惹着谁了


新学期开学后,有人统计了语文教材 被踢出去的课文,共有20多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统计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近来一段时间,总是有人拿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说事,仿佛只有把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删除殆尽,才能大快人心。殊不知,被选入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无不是“文质兼美”,经历多年而被认可。

也许有人会说,删除这些课文,是为了紧跟形势,或是为了孩子能看懂。但是,不要忘了,古人学语文,那些启蒙课文,并不是人人都懂,但是最终他们的写作能力都很强。我国古代的各个朝代,都不乏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章或名著。

有一个教训至今无人吸取:现在很少有人用文言文写作了,更不用说写律诗绝句、古体诗、骈体诗等。原因何在?就是当年人们倡导使用白话文。倡导使用白话文没错,错的是在此同时把那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一同丢失了。倡导使用白话文为的是人人都能读懂。结果怎样?多少年也难有一部优秀作品问世。

古人云:师乎其上,得乎其中;师乎其中,得乎其下。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跟风或是为了孩子能看懂就必须拿经典开刀。相反,不仅要保留经典,像《弟子规》等文质兼美,养心养德的国学经典,更应该进入语文教材。孩子暂时不懂,将来一定会懂。一旦懂了,受益无穷。

有一件事不知人们是否还记得?10岁的孩子被送进了美国学校,上英文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上历史课,老师让孩子扮演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中学的物理课上,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难道美国10岁的孩子比我们的大人还聪明?非也。只不过是,成年人并不在乎孩子写的对错,只要敢于表达,总有说对的时候啊。这样长期训练下去,一旦成功了,成就未可限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