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议的关于鲁迅、朱自清等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退出中学课本一事,喧喧嚣嚣了好一阵了,如今新的学期已经开始,真相有了大白的一天--不止如此,在些古典的名篇也从必修课本中“完成”了退隐的过程。
有学者称,这是一种进步--无论什么人、什么文章,都可以从课本中剔除。《背影》中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鲁迅的笔下所描写的“人血馒头”和鲁提辖拳脚下的镇关西只会让人记住血腥的一幕,如此等等,似乎对于未来的一代有着不良的影响。云云。
这简直是一派胡言!
如此胡言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我敢断言:经典名篇的退隐,将是对中华文明在不久将来的“被退隐”的一种昭示!这种昭示已经显现出起码两方面的可悲:
一、称得上名篇的作品,诸如今日已被转入“选读”的作品,因为和那个所属时代贴得太近、所反映的事件或情感过于灰暗甚至血腥而遭遇好事者“封删”,必然引起后续者的跟风。在不久的将来,如果依然无法制止,那么课本中将会充斥一种没有根基和历史的“中华文明”。作为古国的中华,这种有可能在不久就会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是对中华文明的背叛!
二、依照有人对《背影》中父亲违反什么的解释,我们可以推断性地删去更多的名篇甚至词语。诸如“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心想”、“月黑雁飞高”之类。甚至,完全可以把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拟或是所有战争的历史踢出中学课本,因为它们才是真正血腥的历史。
悲哀啊!
到那时,乌云将笼罩在整个中华大地!这绝非杞人忧天,因为今日的作法,必将导致明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