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支持转方式调结构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昨日在出席由联合国贸发组织主办的“证券交易所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会”时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丰富融资方式、融资工具,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在具体方式上,应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大力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参与海外并购。
尚福林指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为此,中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改革创新与监管并重,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是要发挥资本市场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中的作用。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国情,加强对资本市场不同主体行为模式及其互动关系的预防性研究,防止风险在不同主体间传递和转移;强化对面向公众发行的金融理财类产品的监管协调和功能监管,减少“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有效预警和处置国际市场风险,维护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整体安全。
尚福林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教训之一就是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还必须高度关注风险在金融市场各个子系统、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之间的传导反馈效应,从宏观和系统角度防范金融风险。危机之后,欧美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中纷纷提出加大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防范。中国也需要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
他进一步指出,从国际经验看,放松对“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的监管,对场外衍生品市场、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市场、机构和工具存在监管漏洞或监管空白,都是引致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
二是要发挥资本市场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改善我国融资结构作为资本市场支持“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进一步丰富融资方式、融资工具,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在具体方式上,近年来证监会一直提出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要大力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通过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支持上市公司参与海外并购。
三是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要在汲取国际市场经验教训的同时,从基本国情和市场情况出发,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创新总体不足的现实,着力加强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建设,积极探索既能调动市场创新积极性、增加市场发展活力,又能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新机制,努力满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尚福林表示,截至8月底,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23.5万亿元,国内各行业中绝大多数骨干企业都已经上市。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队伍迅速壮大,有效投资者账户数已达到1.27亿户;期货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目前已上市品种24个,2009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已占全球的43%。中国资本市场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为发挥市场功能和创新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十六大以来至今年7月底,境内资本市场累计融资4.81万亿元。共有275家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规模达9867亿元,有力促进了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和产业结构调整。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资本市场在引导民间投资、促进结构调整、鼓励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抗御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支撑。
尚福林指出,为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证监会于去年推出创业板市场。截至8月底,共有上市公司103家,首发总筹资额739亿元,总市值4401亿元。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连锁经营、智力密集型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领域的公司占7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接近90%。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重视引导上市公司主动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市公司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此外,证监会还通过鼓励机构投资者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价值投资理念中,实现中国资本市场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周A股开户数回落 参与交易账户大增
中登公司昨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沪深两市震荡调整,A股市场活跃度大增,参与交易账户数环比增近两成,创近5个月来的新高。同时,上周新增A股开户数结束了连续三周的上升势头有所回落,而持仓账户则连续三周增加,创七周来新高。
数据显示,上周A股新增账户25.8268万户,较前一周减少2.64%;A股活跃度较前一周大幅增加,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升至1734.89万户,较前一周增加18.94%;而上周末A股持仓账户数增至5401.02万户,较前一周增加7.16万户,创七周来新高。
●我国连续7月增持日本国债 并已成为韩国第三大债权国
日本财务省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增持日本国债5830亿日元(合69.7亿美元),为连续第7个月净购入日本国债。与此同时,据韩国媒体报道,近来中国一直增持韩国国债,已经成为韩国第三大债权国。
中国在5、6月份分别净购入7352亿日元和4564亿日元的日本国债,而今年前4个月总计增持5410亿日元的日本国债。这样算来,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增持了17746亿日元的日本国债。
此外,截至今年8月末,中国持有的韩国国债达到4.7435万亿韩元(合37.95亿美元),已经成为韩国第三大债权国,仅次于美国和卢森堡。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增持日本国债是在日元升值背景下作出的短期选择,这从7月份中国净买入的日本短期债券高达6408亿日元就可见一斑。7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汇率骤升,一度触及1美元对83.80日元的高点。此次外储参考市况作出短期调整,也进一步说明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在配置方面更加注重均衡。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目前国际币种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外储资产的多元化。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国际货币格局有了一些调整,以前市场更多关注欧美货币,而今后亚洲货币的崛起是必然趋势,比如日元、韩元等,外汇储备投资要顺应这个趋势,对相关货币资产加以丰富,从而更好地分享亚洲未来的发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外汇储备仅仅是根据市场情况做一些短期调整,即在外储的增量上有变化,而存量的规模很大,其结构很难撼动。目前,美国国债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投资对象。截至6月底的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额占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35%左右。
●证监会新规"输血"券商 允许借入短期次级债务
证监会日前发布《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规定》(下称《规定》),对《关于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进行修订,并对证券公司转入常规监管后借入次级债务的相关问题予以明确。新规首次以2年为限将证券公司次级债区分为长期债和短期债,并允许证券公司在开展股票、债券承销业务时,可以借入短期次级债务以解决流动性需要。
2年为限分“长、短”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券商综治期间,为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化解行业流动性风险,证监会于2005年12月发布《通知》。4年多来,随着综合治理结束,行业历史遗留风险彻底化解,机构监管进入常规监管阶段,证券公司次级债务的借入、偿还和使用等有关要求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原《通知》基础上,《规定》主要明确了下述5方面内容。
一是区分长短期次级债务,明确不同类型次级债务对净资本和风险资本准备的不同影响。《规定》将次级债务分为长期次级债务和短期次级债务两种。长期次级债务是指证券公司借入期限在2年以上(含2年)的次级债务,这类债务应当为定期债务,可按一定比例计入净资本,计入比例仍沿用《通知》要求。
另外考虑到证券公司在开展承销股票、债券等特定业务过程中,有借入短期次级债务的需求,《规定》允许证券公司在开展上述业务过程中可以借入期限在3个月以上(含3个月),2年以下(不含2年)的短期次级债务,以解决临时流动性需要。短期次级债务不计入净资本,仅可在公司开展有关特定业务时按规定和要求扣减风险资本准备。
二是进一步明确借入次级债务的条件。《规定》明确,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须符合借入资金有合理用途、次级债务应当以现金或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形式借入、借入次级债务应有规模控制、次级债务合同条款符合证券公司监管规定等。
在规模上,《规定》要求长期次级债务计入净资本的数额不得超过净资本(不含长期次级债务累计计入净资本的数额)的50%;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不触及预警标准。
次级债原则上不得提前还
三是规范了次级债务偿还行为。按照《规定》,证券公司原则上不得提前偿还次级债务,若要提前偿还,应符合一定条件,包括证券公司偿还次级债务后,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且未触及预警指标,净资本数额不低于借入长期次级债务时的净资本数额;债权人将次级债权转为股权,且次级债权转为股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经批准等。
四是强化了信息公开,要求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应自借入次级债务获批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在公司网站公开披露;证券公司偿还次级债务,应当在到期日前至少3个工作日在公司网站公开披露,并在实际偿还次级债务后3个工作日内公开披露有关偿还情况。
五是明确监管职责,明确由证券公司住所地证监局对证券公司申请次级债务借入、展期、偿还等事项进行核准。同时,证券公司住所地证监局在核准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的申请后,不再对证券公司将次级债务计入净资本或抵扣风险资本准备再行核准。
业内人士认为,《规定》的实施,将进一步适应证券公司常规监管阶段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借入、偿还次级债务的行为,支持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提高证券公司抗风险能力和规范运作水平。
●宋丽萍:创业板退市制度下半年很难推出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8日在厦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制定难度颇大,推出尚无时间表,估计下半年很难推出。上市公司若在环保问题上违规,将被公开谴责。
宋丽萍表示,目前已有专门的队伍在研究创业板退市制度。退市制度非常复杂,涉及到交易规则等问题。“从我了解的工作进程来看,因为涉及面较广,估计下半年很难正式推出。”
此前,在今年深交所“3·15”投资者服务周启幕活动上,宋丽萍透露深交所已经向证监会上交正式报告,建议及早明确地建立创业板不同于主板的退市制度。
谈及“绿色IPO”,她强调,按照证监会的政策,不论是IPO还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都需要考量是否符合环保规定,这一点必须严格遵守,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如果上市公司环保违规,将被公开谴责。对于被谴责的公司,投资者可能会卖出该公司股票转向其他遵守环保规则的公司,这也是交易所监管的目标所在。未来深交所筹划从各个方面推进上市公司遵守环保法规,履行社会责任。
●海通证券监测报告显示:12只QFII基金股票仓位缩水14.7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日前首次推出的投资中国A股QFII基金股票仓位监测报告显示,截至9月3日,12只QFII基金股票仓位的简单平均值从8月中旬的89.56%大幅缩水至74.86%,减少了14.7个百分点。
为保证可比性,海通证券仅对比持续公布数据的12只投资中国A股的QFII基金,对比了2010年8月23日至9月3日期间与8月9日至8月20日期间的股票仓位变化。
仓位缩水可能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股票市值下跌,二是基金主动减仓。考虑到股票市值的下跌会被动降低股票仓位,假设在估算期间基金持股不动,依据沪深300指数涨幅,可以推算当时QFII基金股票仓位应为89.56%,而目前QFII基金的仓位是74.86%,说明进行了主动减仓。8月23日至9月3日,假设持股不动,依据沪深300涨跌幅判断主动增减仓幅度,通过计算可发现,5只QFII仓位增加,7只QFII仓位缩水。减仓基金中,保德信资产旗下QFII基金仓位降低较多,平均降幅达45.38%,三星投资的主动减仓比例达到23.3%。增仓方面,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QFII基金增仓幅度较大,平均增仓9.24%。同时,QFII基金资产配置风格发生转变。8月23日至9月3日,12只QFII基金对非周期类股票资产配置比重平均为41.53%,较上期下降18.84个百分点;周期类股票配置比重本期平均33.33%,较上期提高4.14个百分点。
●"禁炒四侠"八天资金净流出9.32亿
本周成飞集成等四只股票被交易所重点监控,显然给当前市场题材炒作的高温逐日一剂冷却剂。资金流向的数据显示,从8月30日至8日收盘,这四只股票的资金净流出规模达到9.32亿元。
高压袭来 资金大肆逃离
8月以来,题材股炒作热情不断升温,一些中小盘股的表现可谓疯狂。统计数据显示,成飞集成、壹桥苗业和棕榈园林在8月份的涨幅分别达到119.41%、109.60%、63.45%。另一只中小板新股金利科技在8月31日上市首日大涨107.74%后,又连续两日封上涨停板。
就在市场资金对这些题材股疯狂炒作的时候,9月3日深交所通过媒体发布对异动股的具体监管措施,向券商发布了“禁炒令”,严禁参与成飞集成、棕榈园林、壹桥苗业等重点股票的炒作,同时对这三只股票再加上金利科技实施人盯人监管。高压袭来,个股大幅跳水。停牌的成飞集成暂时“逃过一劫”,另三只股票在6日集体跌停,壹桥苗业7日继续下跌2%。
9月6日到8日三个交易日,资金也大举从棕榈园林、壹桥苗业和金利科技中出逃。统计显示,这三天棕榈园林的资金净流出金额分别为5771万元、2827万元和4894万元,壹桥苗业分别净流出资金4413万元、596万元和4537万元,金利科技在6日净流出2951万元,7日由于炒新资金回流出现净流入9381万元,不过到了8日又再度大举净流出11233万元。
日均流出3584万
资金大举出逃并不只是发生在“禁炒令”发布之后。其实在上述四只个股最后冲高的过程中,先知先觉的游资就已经出现过出逃迹象。
数据显示,8月30日、31日和9月1日,成飞集成继续着连续涨停的疯狂,可资金却分别净流出1634万元、4095万元和7592万元,累计净流出13321万元。8月30日至9月3日,棕榈园林分别净流出资金11292万元、1202万元、13142万元、6555万元和10894万元,累计净流出43085万元;壹桥苗业分别净流出资金2887万元、1642万元、5118万元、983万元和14688万元,累计金额达25318万元。金利科技在上市当日和次日还分别保持净流入18631万元和5476万元,不过此后两天就分别净流出2159万元和5579万元。
整体来看,8月30日到9月8日一共有八个交易日,成飞集成有5个交易日处于停牌状态,金利科技31日才上市,剩下的全部正常交易。统计显示,八天里这四只股票共实现资金净流出93196万元,每只股票日均净流出3584.46万元。如果不是新股金利科技贡献了1个多亿的净流入,上述净流出数据还将明显增加。
显然,交易所对恶意爆炒题材股的严格监管,有效遏制了投机资金的活跃度,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对部分个股的临时监管,促进了市场资金流入到有投资价值的品种上,稳定市场发热持续健康运行。不过此类措施毕竟不会常态化,一些普通投资者往往在追涨热门股的过程中接过了“最后一棒”,因此避免盲目跟风,坚持价值投资,才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核心。
●两市资金净流出31.09亿元
9月8日,受海外股市下跌的影响,A股市场早盘大幅低开,金融、房地产和钢铁等权重板块表现低迷,有色金属则逆市大涨。沪综指收于2695.29点,下跌0.11%;深成指收于11722.78点,涨幅为0.34%。沪市成交1319亿元,深市成交1215亿元,两市合计成交2534亿元。
从资金面来看,沪深主力资金均呈现流出的态势。据大智慧统计,周三沪市A股资金净流出27.03亿元,沪市B股资金净流出78.32万元;深市A股资金净流出4.02亿元,深市B股资金净流出347.58万元。两市资金合计净流出31.09亿元。
在众多行业板块中,银行类、房地产和运输物流行业资金流出情况尤为突出。银行类行业净流出金额最多,达到了14.59亿元。另外,房地产和运输物流行业资金净流出金额也分别达到9.60亿元和3.18亿元。
有色金属是周三资金净流入最多的行业,金额为5.83亿元。此外,建材、仪电仪表行业的净流入金额分别为2.99亿元和2.66亿元。
●资金增仓有色金属
昨日A股市场强势整理,二八格局依旧。从资金流向看,据广州万隆统计,昨日资金净流入约110亿元,有色金属、新能源及材料、中小板、锂电池、磁材概念、节能环保等板块排名资金净流入前列。而据大智慧superview数据显示,昨日资金净流入板块中,有色金属板块排名第一,主力增仓0.07%,资金净流入5.385亿元;仪电仪表板块排名第二,主力增仓0.06%,资金净流入2.986亿元;建材板块排名第三,主力增仓0.06%,资金净流入2.480亿元。而在资金净流出板块中,银行、房地产再列前两位。
●企业年金投资股市比例将提高10% 规模252亿
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目前还不太可能实现
企业年金,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支柱之一,当然也面临保值增值的问题。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年金都是单个账户进行操作,和保险资金分类投资账户不同,单个账户的风险分散和承受能力有限,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对于风险较高的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暂时不太可能放行。8月份,在修改《企业年金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时也仅是对投资比例调整进行了讨论,并未讨论会放开更多品种。一位基金公司年金部人士如是表示。
日前,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这是继《保险资金运用暂行办法》之后,监管部门给予保险公司更多投资自由的政策延续,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与股权放开了通道。业内人士认为,办法将进一步疏通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为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和不动产市场打开“闸门”,这意味着过千亿元的资金分别进入这两个市场。
而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否也会相继拓宽渠道?
年金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有传国家相关部门正在修改《企业年金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草案)》,拟将企业年金投资股市比例从20%提高到30%,这是有可能的。但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目前还不太可能实现。
首先,虽然企业年金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整体规模仍然较小,资产配置压力不如保险资金那么大,对进入不动产并不急迫。
其次,房地产变现不易,占用资金量较大,风险较高,而企业年金对于投资的安全性要求较高,未上市企业股权也是如此。此外,在这些投资渠道上,企业年金还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
从2009年底开始,监管部门曾多次表态将加大机构投资者入市的比例。2010年8月初,《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比例提高至20%。在保险资金调高入市比例之后,有消息称,企业年金的投资办法也将被修改。
据报道,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进行讨论。参与讨论人士透露,正在讨论中的草案明确提高企业年金的投资比例。根据此前规定,企业年金“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得高于基金净资产的20%”,而新《办法》则拟要求“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投资性保险产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30%”,实际上就将此前投资股票的比例上限提升至到30%。此外,固定收益类投资由50%提至95%,有利于提高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
人保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人数达到1179万人,累计基金2525亿元。按照新《办法》规定,有人计算,可以有757.5亿元资金可直接投入股市,比此前20%上限可增加252.5亿元。
2010年9月9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