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的悖论与现实
9月8日,东风日产在北京庆祝第二百万辆汽车下线,同时发布了东风日产第一款自主品牌——启辰。
按照惯例,汽车下线纪念活动一般安排在生产厂区举行,但东风日产不落俗套,离开广州选择北京作为活动地点,不仅说明该庆典的重要性,另一个用意在于隆重推介其自主品牌。累计生产二百万辆纵然值得骄傲,但成绩属于过去,而且东风日产品牌在国内已经受到大众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市场表现不错,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怎么把握未来显得更为关键。在笔者看来,现在发布自主品牌就是为了将来,为了拓宽市场,为了争取更大的发展机遇。
自相矛盾的“自主品牌”
很多人可能会说,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很可笑。想想也会让人一头雾水。因为合资品牌跟自主品牌本来就是对立来讲的,彼此分得也很清楚。尤其是自主品牌,特指国内企业创立的土生土长的民族品牌,奇瑞、吉利、长城等如是。合资企业比如上海大众、一汽丰田、广州本田等,虽然中外股比一般为对半开,但是因为外方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没有话语权,合资企业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几乎不考虑什么国家利益,可以不承担什么社会责任,也没有必要去搞什么自主创新。无论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还是从市场竞争状况来看,合资与自主针锋相对。
可以说,合资企业搞几个自主“车型”是可行的,但要让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仿佛陷入了一个悖论之中。
“混淆”自主品牌概念
可是东风日产就这么搞了,不仅是东风日产,据说广汽本田和上汽通用五菱早就先行一步抗起了“自主品牌”的旗帜。广汽本田的自主品牌叫做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叫宝骏。它们完全不同于之前有些合资企业生产的自主车型,比如上海通用的朗逸,而是以品牌面目出现,品牌之下有一系列的产品规划,不仅仅限于一款车型。这下就冲破了原来自主品牌概念的樊笼,自主不只强调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还可以是任何一个外来企业落地中国的新生品牌。
如此以来,合资企业故意“混淆”了自主品牌的概念,从而让本土企业不再独享自主品牌带来的舆论支持优势,甚至还可能会获得国家政策的扶植也未可知。
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的优势
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也不仅是为了赢得国民同情,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国家倡导的自主创新运动,这不仅是那些自主品牌企业的事情,也是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事情,同时也没有说合资企业就不能搞自主创新,不能搞自主品牌。
现在的问题不过是自主品牌的定义起了变化,叫什么不说,实际上合资品牌企业搞自主品牌,哪怕是自主产品,更有优势。因为它们拥有更强实力,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研发和生产资源,快速打造一个新品牌,或者制造一款新汽车。而传统的自主品牌企业呢,它们的产品许多还在模仿合资品牌。
因此,合资企业搞的自主品牌产品整体上会比传统的自主品牌企业品质更好一些。如此以来,传统的自主品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下风了。
严重威胁传统自主品牌企业
当合资企业也扛起自主品牌大旗的时候,是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谋取更大利益的时候,其意图是与传统自主企业争地盘,从而把自主企业挤出局。
我们可以看到,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东风日产的自主品牌在产品规划方面不仅仅是在中级车领域有所作为,还将攻占价格低廉的低端市场,它们还有SUV、MPV等车型计划。实际上这些自主品牌都是一个小的自主企业。因为占有资金、技术、产品平台等方面实力上的综合优势,它们一起步就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较大程度的认可,一定会冲击传统自主企业占领的市场空间。
此自主品牌将打败彼自主品牌?
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将威胁现有的自主品牌已经有人提及,不再细说。笔者以为,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就是为了开掘新的市场空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扩大市场份额。
合资企业的聪明在于,不仅把这趟水搅混了,能够混水摸鱼,而且将重新夺回当年外来品牌一统天下的垄断权。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不仅是对自主企业的挑战,更是对自主品牌自身的一次嘲弄。因此现在说谁是中国汽车的代表还很难说。到底合资企业以及自己创下的自主品牌能不能打败传统自主品牌企业,还要看国内合资企业在打造自主品牌方面能不能达成共识,成为潮流。如果大家都去搞自主品牌,那现有的自主企业往哪儿搁,是啥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