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村形势作出科学判断,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在上述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明确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并提出了新的目标,这就是到二0二0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本任务就是“创建新型城乡关系”,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创建新型城乡关系”的历史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1)人员自由迁徙;(2)要素自由流动;(3)公共资源均衡覆盖;(4)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建新型城乡关系,关键是在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上做文章,不仅要在促进新型城镇发展上下功夫,而且要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上下功夫;不仅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农业现代化上下功夫;不仅要在城市居民得实惠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农村居民得实惠上下功夫。
创建新型城乡关系,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这“四新”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实践。创建新型城乡关系,所谓“创”,就是着力推进“五项制度创新”:即土地制度创新,户籍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财政金融制度创新,流通制度创新;所谓“建”,就是建造“六个一体化”:即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劳动就业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
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