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意渲染教师收礼现象不厚道


恣意渲染教师收礼现象不厚道

 

教师节快到了,小学3年级的涵涵忙乎了两天,为班主任马老师准备节日礼物——一张她亲手制作的贺卡。昨天中午,妈妈带着涵涵将贺卡送给了马老师,妈妈朝马老师眨了眨眼睛说,卡片是涵涵和家长的一点心意。老师心领神会收下了这份礼物。

涵涵不知道,这份礼物已经被妈妈动了手脚——里面夹着一张200元钱的购物卡。(8日潇湘晨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9/08/2457560_0.shtml

又是教师节,一个专属于教师的特殊节日。享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老师们自然为桃李满天下而倍感自豪,广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和崇高敬意,浸淫在尊师重教的浓烈氛围中,我们心中无不涌动着感奋、责任和期待。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种借教师节恶炒老师收礼的风气开始漫延开来,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每每教师节来临,批评、指责、抨击、声讨老师受贿的“檄文”便会遍布报端、网络,教师节俨然成了“批斗节”,更有人建议干脆取消教师节,大有淹没弘扬师德、师恩、师范主题的架势。

诚然,在腐败风气无孔不入的今天,校园也不再是一块纯粹的净土,难免存在个别师德不端的老师借节敛财的现象,但那毕竟只是极少数,也理应受到舆论的口诛笔伐。不过,如果将个别现象无限放大、夸张、渲染,显然就难避妖魔化教师群体形象之嫌,不但让广大教师很受伤,而且与教师节的主旨格格不入,更与这个社会的主旋律相佐。

笔者向来不善请客送礼一套,对孩子的老师同样如此。当然,也曾经像一些家长一样担心过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迂腐,让孩子在校受冷落?事实证明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从小学到中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其他课任老师,都非常关心、爱护孩子,特别是有一段时期孩子思想上出现了波动和厌学情绪后,老师隔三差五就跟我们联系,通报在校情况,想方设法让他重拾学习自信。周围不少朋友都与我有一样的切身感受,绝大多数老师其实都恪守着应有的师德风范。

腐败和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谁都深恶痛绝,但学生家长送礼,教师收礼,更多地体现为民间传统、人情文化元素,表达的是朴素的谢师诚意,与官场上的行贿索贿不可同日而语,其数额更有着天壤之别,利用教师节集中炮轰、大肆挞伐老师收礼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存心找茬和拣软柿子捏,这对教师很不公平。这种恶意炒作老师收礼现象的风气该收敛收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