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比的是成长速度,而非起点高度。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一旦超前消费、过早买房,背上了房贷压力,就会影响培训进修等人力资本的投入,职业规划也可能因此改变。许多人在背上房子的“重壳”后,或许要因此放弃一些重要的发展机会,甚至影响个人成长和人生轨迹。(人民日报:党报举实例称房价上涨须淡定 呼吁量力购房)
人民日报的这段文字道出了我们同样都辛辛苦苦干了20年、30年,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而得到的报酬却只有投机人、炒房人等两年间赚到的零头的一大部分人的心声!
人民日报:“房价上涨须淡定 房子只是一堆砖头”。房子是砖头吗?在中国房子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它被赋予了很多的含义。
常言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没有经历就没有认识。在国人的眼里,拥有自己的房子,才算有了家。借居在别人的屋子里,总感觉过的是飘忽不定的生活:飘忽不定的住所、飘忽不定的城市、飘忽不定的心情,甚至飘忽不定的爱情、飘忽不定的家庭。有了房子,才有了家的寄托。不管大小,蜗居在自己的家里,身心可以彻底松弛,爱情随时停靠在家的港湾。有房子,婚姻和家庭稳定,生活才安心;买房置地,光宗耀祖;卖房卖地,不肖子孙。千百年来的价值观念,随基因流传,到了现代,这观念丝毫没有减弱。拥有房子,一定程度上表示自己的事业成就,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房子是生活的底气。房子,用它投资升值,看看这么多年来,房价的走势,每一个人都会看明白房子的重要性。房子,是绝对的硬通货,不论是通货膨胀,还是天灾人祸,有房子放在那儿,就像金子攥在自己的手心,永远有底气。《蜗居》里海萍的生活,每天都是被房子推动着。
人民日报的文章似乎是说房价的上涨是人们的刚性需求所致。其实不然,现在最富有的20%能自己买房,甚至炒房挣钱,很多人公司都不开了去炒房,用公司贷款炒房。而最惨的是哪些相信政府的承诺,相信政府会调控房价回到合理位置的人。过去20年他们辛勤工作,他们是纳税的主力,干了几十年攒了点钱,准备改善一下自己的居住环境,真正轮到自己想买房时,现在完全买不起了。而且国家不停的搞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手里的钱贬值的速度惊人,干几十年攒的钱还不如其他人头两年贷款买的房升值那部分,更不如这两年拆迁户拿到的款。这样的事实难道能说服人们的“刚性需求”吗?
为何现在人们的刚性需求是如此的激烈呢?看看这几年来的房价,尽管政府多次出台调控政策,但房价一天一个样子,有谁还敢怠慢。如果再等,说不好,真的就是盖房子的一块砖都买不起了。看看你周围的人,房地产老板,炒房的人,只要和房沾边的,都是暴富者。这就是制造社会不公平的源泉!商品房这个商品在中国不是正常的商品,这不仅仅让人难受,也让搞实业的人难受,感觉付出与回报没法与房地产同日而语。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当下,国内的经济难道真的到了要靠房产来拉动的时候?政府收入难道就只能靠卖地才能维持平衡和维持稳定了?房地产是双刃剑,拉动经济需要靠他,但搞砸了,经济就会被捆绑在虚拟经济中。房价之高已经绑架了政府、绑架了企业、绑架了几代人,形成巨大的经济泡沫,随时可能会被国外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来打压中国。更令人担心的是整个中国变得非常浮躁,拜金主义横行。大家看看身边还有几个企业肯把钱投入到研发,投入到生产,打造更好的企业?有几个大学生还有向我们小时候一样的理想? 还有没有人想成为科学家?我们的后代每天面对的就是永远买不起的楼房、车,看得是搞笑的综艺节目,想着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富二代或拆二代。中国的未来难道要依靠高房价吗?
房地产市场调控策略
房价走势背后隐藏三大推手 2011年仍是上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