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治堵” = “公开乱收费”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对外公布,明确今后北京将合理调控小客车增长、必要时重点路段高峰实施单双号限行、择机收取拥堵费等措施。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给人的感觉就是官多,专家多,一块砖头从天下掉下来,有可能砸到n个官员和专家。治堵事关北京发展,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专家们肯定进行过研究与探讨,现在办法出来了:收费。

    北京堵车,其它城市,小到一个县城、乡镇堵不堵?相互学习,彼此参考与借鉴,上行下效,北京开始收治堵费了,全国各地跟风而上。即使不堵也有可能发生堵的时候,预防重于治理,为了收费,国际上都要接轨,何况我们身边伟大首都北京的经验?不收白不收。

    问题是收了费,就一定不堵车了?官员不是神仙,专家也不是,谁也无法预测收费治堵的结果。那种认为“猛增的停车费,高昂的拥堵费将大大增加用车成本,许多人将被迫放弃开车出行”。的治堵思维,只能是一种理论的推断。因为对于庞大的公车队伍,对于那些炫富家庭,停车费、治堵费,不算什么,反而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堵车的根源并没有消失,堵车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就像高楼林立,许多人却卖不起房一样,随着收费治堵的开始,城市又将新增一种不公平。作为公共资源的城市道路和停车位,将成为富者和公权部门的私家道路,停车位将成为他们的私家停车位,“收费式”治堵的力度越大,这种现象就越严重。由此可见,治堵收费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堵车问题,还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比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类自身的碳排放必然增加。因为人类的活动,对城市的空气和环境都会产生影响。为了节能减排,有的地方已经拉阀限电,影响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现在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一些城市的发展理念与追求目标。会不会出台一个“收费减排”的办法,对人们的吃喝拉撒、呼吸空气实行收费治理?你要呼吸城市的空气,对不起:出钱;你要在城市吃喝拉撒,请交钱。要不,乡下呆着去。这样的城市还是和谐的城市么?

    收费治堵实质上是一种懒政,它是政府巧立名目乱收费的公然表现。如果让它成为现实,必然给力新一轮收费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