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十二五”:储能产业化未受重视


    本文转载自中国储能网

原文链接:http://www.escn.com.cn/2011/0112/3017.html

中国储能网编辑评论:相关主管部门未能把促进储能产业化进程列入十二五风电发展思路,对储能业界着实是一遗憾。原因姑且不论,就当前的国内储能发展现状,储能业界更需要有识之士抱起团来,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以此来影响相关部门决策,尽可能地加快储能产业化的进程。中国储能网记者在多家相关企业了解到:储能受制于政策支持等因素,企业迟迟难以快速商业化其产品,难有信心投入资金研发。当前国内对储能感兴趣的企业很多,意欲进入或正在尝试进入的企业也很多,如果相关政策有明显支撑信号,势必强化企业信心,加速储能产业化进程,有助整个新能源产业快速盘活。
 

  “十二五”风电发展有了新思路。

  1月6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我国未来五年风电发展思路有了新的提法,更加注重风电的走出去、产业集中和就地转化。

  走出去时要注重当地民生

  是攻城略地地走出去,还是合作共赢地走出去?政府以往也支持风电企业走出去,但这次明确鼓励能源企业以参与当地民生工程建设的方式走出去,减少授人以柄、减少摩擦。

  “十一五”甚至“十五”期间,我国走向海外市场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多数铩羽而归,交了不少学费,与当地企业的竞争多于合作,尤其在发达国家市场受到诸多阻力和不公正待遇,似昙花一现,难以持续。

  参与当地的民生工程建设,为国内能源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点,大国企们有必要向民营企业如万向集团、华为等学习。

  产业集中,强者愈强

  “十二五”期间,国内风电产业的格局势必发生重大调整,政府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实力决定了重新洗牌不可避免。

  政府方面,工信部发布的《风电设备制造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扶强扶优,只是一个开端,相信陆续会有类似政策出台;企业方面,龙头们的市场占有率在两年前就已出现分化,第一阵营的华锐、金风等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多家企业的上市使龙头们如虎添翼,整合产业链、低价优势将使小型风电制造企业陷入四面楚歌。

  风电并网重视就地转化

  风电并网一直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软肋,国家能源局对此问题的表态首次使用了“下大力气”、“重视就地转化”的词语。风电并网将两条腿走路,即长距离输送和就地转化。

  专家分析认为,就地转化更加重要可行,国外的风电发展思路大多是“分布式”的,就地转化做得非常好,降低线损、减少电网投资,风电的受益者首当其冲的是当地居民和企业。我国的特殊情况决定了风电发展思路是“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之前对风电的就地转化关注偏少,此次国家能源局提出就地转化的思路,为风电消纳开辟了新路径,风电利用形式将多元化,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