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1年,意味着新的五年开始了。很自然,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对下一个五年的经济走向和社会进步有着指引作用。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接受港报访问时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内容“极有新意”。
新意何在呢?据参与编制这份规划纲要的胡鞍钢透露,在制定“十一五”规划(2006-2010)时,香港和澳门没有完全纳入国家规划,没有辟出单独一章阐述,只是在第四十八章倒数第三行讲到了有关港澳的内容,就是一段表述: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信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支持澳门发展旅游等服务业,促进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但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专门的一章是谈香港和澳门的。他认为,此举体现了“水涨船高”的发展需要,即随着大陆经济发展的潮水迅速上涨,香港和澳门的繁荣和稳定将得到有力的促进。这符合所有香港和澳门同胞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整个中国的利益。
胡鞍钢的这番话,把国家与港澳的经济关系比作“水”与“船”,确实很有道理。在政治上,因为实行“一国两制”,港澳与大陆应该“井水不犯河水”,但在经济上,港澳回归以来的历程充分表明,港澳两个特区之“船”扬帆前行,离不开大陆市场经济浩瀚之“水”的承载和推动。这个道理,在以旅游博彩业为龙头产业的澳门,几乎人人感同身受,体会尤深。
行政长官崔世安去年11月16日在立法会发表新一年施政报告时指出,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不但对国家未来发展极为重要,而且与澳门特区确立发展定位、深化区域联动互补密切相关。因此,特区未来的发展必定要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紧密配合。这说明,对于澳门如何投入国家“十二五”发展的问题,特区政府很重视且有所考虑。
事实上,尽管编制中的“十二五”规划辟有关于港澳的专门一章,但基于“澳人治澳”的方针,相信内容应该是原则性的,不会为澳门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制订具体规划。所以,还需要特区政府依照中央政府对未来5年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结合本地实际状况和潜力所在,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这项工作,或许是特区政府新近成立的政策研究室的首要任务。
无论政策如何制定,有一个原则须臾不可或忘:澳门这艘“船”,只有顺应和借助国家的市场经济之“水”,方能驶得平稳,驶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