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紫紫》:一碗有老鼠屎的粥
作者:曹喜蛙
随着媒体的挖粪、网友的人肉和苏紫紫早就按耐不住的站出来,一个真实的苏紫紫完好无损的呈现出来,艺术的苏紫紫就是一个人大女孩创意实施、媒体、网友共同参与创作的行为艺术作品,整个作品的创作是大家一起实施的,《苏紫紫》不过是这个作品的名字而已。
所以,今后提起苏紫紫应该是带书名号的,不带书名号的苏紫紫其他人包括这个人大女生都可借用,但与此次2011元旦、春节前后的《苏紫紫》没有关系。
用这个人大女生的说法,其实《苏紫紫》不是简单的穷孩子、不是简单的为钱去做裸模,更何况她是人民大学这个名牌大学艺术专业的学生呢?还更何况她早就找了个男友一起租房、一起做生意呢?
在这次《苏紫紫》艺术行为中,我也写了篇文章,其实整个事件我早就关注到了,一直没有写文章就是要多观察下,可以说迄今为止基本看清整个事件的原委,整个《苏紫紫》行为艺术作品实际上是一部有关1990后生的年轻人、在一个有着世纪末情绪、在全世界都在沉沦而中国在崛起的时候的一个女孩子的生存、奋斗的女版“于连”的故事,是一部中国式的《红与黑》。
《苏紫紫》是个系列的行为艺术,这个人大女生最初的创意非常一般,她的一系列与裸相关的行为艺术的艺术品位和主旨都不高,之所以最后能引起大家的参与和关注,也先后被赋予一定的意义,但那都是别的网友、媒体的贡献,正是他们的积极参与才使《苏紫紫》成为一个大事件、一个沸腾一时的行为艺术,尽管在此之前那个人大女生煞费苦心的去起哄,在艺术的名义下作了一系列的努力,但都因为品位不高而几乎胎死腹中,但这个人大女生的艺术写真照还是在勾起了众多的网友、媒体夸张的想象,最后整个《苏紫紫》艺术行为事件终于核爆发,在起哄效应中超升了,其社会和艺术的意义立现。
在整个《苏紫紫》艺术行为事件,这个人大艺术系女生的个人真实世界与她的所有私人言论都仅仅是参照,都不能代表《苏紫紫》整个艺术行为中那个艺术人物,这也是那个人大女生不认同媒体对其穷人身份的“炒作”,甚至一再迫不及待的出来说“媒体说的不对,那个不是我”,事实上媒体说的本来就不是她,如果是纯粹、真实的人大艺术系女生就不可能引起这么多的关注,也不可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所以《苏紫紫》艺术行为事件不是那个人大艺术系女生的作品,而是一个网络群体艺术事件,其中的视频、写真图片都是很多没有署名的网友去推动发布的。
实际上,不仅仅这个《苏紫紫》艺术行为事件如此,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往往当初的创意、创作、推手与受众参与后的两套各自独立的同构系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艺术主题的或然性的本质。
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有个普遍的特征,那就往往都是团队、群体的集体艺术行为,任何一件作品都是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这个特征在电影、电视、行为艺术中非常明显,即使在个人化程度极强的印刷作品中往往也有编辑的二次创作和删减,以前有个词叫“斧正”,那就是请求进行二次创作的潜意识的邀请。
随着人大艺术系女生迫不及待的站出来澄清,或者说撇清这个《苏紫紫》艺术行为事件中与她没关系的公众情绪,其实更多的旁观者、关注者或曾经的同情者也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家都不认同或愤怒自己被剥夺的角色,都认为自己被零酬薪的被利用了,好象最后的晚餐大家都喝了一碗有老鼠屎的粥,都很不舒服。一边大家是同情一个有勇气的女大学生、苦孩子,一边是人家根本不认为自己是穷人并讨厌误解人家是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