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行政干预泛滥




要警惕行政干预泛滥

2011年1月14日/董秀成

 

    从近期一系列信息来看,国家2011年宏观控制政策的基调与2010年基本保持延续,那就是“保增长、调结构和管通胀”,当然将稳定物价水平放到更加突出的政策目标上。

    一般地说,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在中国还要再多加一个政策,那就是行政干预政策,这是中国宏观控制政策与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区别所在。

    从政策趋向上看,简单地将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积极、稳健、审慎和灵活,在财政上可能会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以保证经济较快增长,在货币政策上会适度从紧或恢复稳健以抑制流动性过大并控制通货膨胀趋势,在政策调整时机和力度方面会坚持审慎态度以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在政策工具选择方面会更加灵活多样。

    预计在经济发展指标方面可能会趋于相对保守和稳定,经济增长指标不会过高,预算规模可能会比较适度,在政策工具选取方面会保持“多管齐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是提高利率,或者是人民币升值均会适度采用,当然会讲究策略和实施步骤。

    另外,中国正在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家在行政干预方面依然保持惯性,以为行政力可以与市场力抗衡,必要时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直接干预,政策效果可能是最快的。

    但是,本来是应该交给市场来调节的领域由行政手段来调节,就可能会造成相互矛盾的政策效果,例如某项地方为了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制定的节能目标,采取拉闸限电手段,等于让一部分企业停止生产,既然生产都停止了,那么节能目标不就可以完成了。可如此政策却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一些企业为维持生产就大量采购柴油发电,导致柴油市场异常紧张;另外,一些企业停产导致很多原材料生产减少,比如化肥生产受到影响,形成推动农产品价格涨价的一种重要因素。

    总之,行政力量是有限的,不是治病良药,国家在行政干预方面需要十分小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