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AB)
A. 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 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 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这正是从群众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的具体表现。结合题干和四个选项来看,AB两项是正确答案,C选项说法错误,实践本身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D选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不仅要对事物做直观的反映,而且要做进一步的本质的反映。
18.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作、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A
B C)
A. 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 通过同政府的 “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 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 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寡头控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方式,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所以选择ABC三项。
19.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AB)
A. 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 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 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 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选择AB两项。CD两项不符合题意要求。
20.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CD)
A. 阶级斗争学说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理论
解析:本题正确选项是CD,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AC)
A.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 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 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D.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理论基础、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本题正确选项是AC两项。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一结合既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ABC)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D. 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为手段,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解析:本题正确选项是ABC三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3.
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的现实意义有(ABCD)
A. 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
B.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C.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巩固
D. 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解析:近几年,考研政治明显加重了民族问题的考查比重。这与民族问题在我国越发重要有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充分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第二,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第三,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第四,加强和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本题正确答案ABCD。
24.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联系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ACD)
A.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 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特点
C.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以下三点: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实现社会稳定是促进改革发展的前提,而不是根本特点。应选ACD。
25.
做大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ABCD)
A.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B. 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
C. 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D. 为了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解析: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考研政治热衷考核的问题,因为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综合题干与选项,ABCD四项均为正确选项。
26.
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BCD)
A. 提出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重要原则
B. 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C. 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很高水平,选择BCD三项。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确规定将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有关国际条约是(BD)
A. 《德黑兰条约》
B. 《开罗宣言》
C. 《雅尔塔协定》
D. 《波茨坦公告》
解析:正确选项是BD两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28.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非常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为(AC)
A. 教条主义
B. 形式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宗派主义
解析: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高级干部的整风学习普遍开展起来。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此后,整风学习在全体干部和党员中普遍进行。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内容。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当时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本题选AC。
认识根源。 29.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BCD)
A. 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验
B.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 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的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 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解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民主革命胜利后所取得的政治条件和物质基础,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其历史经验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农业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项是不对的,因为在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的时候,中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无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来发展农业经济,而只是对农村的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正确选项为BCD.
30.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CD)
A. 罪刑法定原则
B.疑罪从无原则
C.罪行相当原则
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解析: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二是罪刑相当原则。是指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及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所以本题选择ACD三项。
31.
有位法学家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AB)
A.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B. 法律的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
C. 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
D. 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解析: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尽管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法作权威的内在基础。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权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
正 义、促 进 效 率、通
俗易懂,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遵守。本题属于理解性质的内容,AB选项是正确的,C和D两项是明显错误的说法。
32.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ABCD)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统筹兼顾
D.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解析: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本题属于记忆性的题目,四个选项全部正确。
33.
2010年4月13日,胡锦涛主席在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讲话,强调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为此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努力。其中包括(ABCD)
A. 全面加强核安全能力
B. 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
C. 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合作
D. 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核安全援助
解析:2010年4月13日,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讲话。胡锦涛强调,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为此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努力。一是全面加强核安全能力。中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核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保持着良好核安全纪录。二是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中国支持并严格履行现有核安全国际公约及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三是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合作。中国积极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工作,是“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的创始伙伴国,同许多国家保持双边交流。四是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核安全援助。中国向本地区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本题属于记忆性的题目,四个选项全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