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意味


去年春节前,上映《孔子》的国产大片。今年春节前,孔子的青铜像又立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门前。 

孔子,这位2500年前的老先生,在领略了秦皇汉武的大风飞扬,感受了唐宋明清的历史沧桑,经历了民主共和的呐喊涅槃,终于又站在了中国一个意义不凡的广场上。 

在这件事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其实,有再多的想法说法,也不奇怪。因为,孔子经过了太多,或褒或贬;我们也接受了太多,或正或负。

我以为,为孔子立像,绝不是为每个人心中的孔子立像,而是为中国传统文化树碑立像,因为,孔子堪当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智慧的符号,中国精神的名片。

据说,孔子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一脉相承。黄帝之子叫玄嚣,死后葬于曲阜的云阳山,他的第41代嫡孙就是孔子的六世祖先。孔子出生于春秋时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终年73岁。 

孔子一生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周游列国,传播主张,二是教书育人,整理经典。他的思想、德行、语言成为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资源,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几乎无人比肩。孔子对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思想影响,他在中国人心中的知名度,他被推崇为至圣先师的地位高度,也是其它历史人物无法相媲的。当然,同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一样,孔子思想必然带有历史的个人的局限性,我们不能苛求。至于二千多年孔子思想引发的是是非非,孔子名声的大起大落,只是一种文化现象,与孔子本人无关。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壮大,传统文化价值的回归和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国人的文化自信空前高涨,世界也开始注目中国传统文化。奥运会开幕式上,三千弟子齐诵孔子的口号“礼之用,和为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第也”,那情景、那声音令人震撼。截止到2010年6月,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2所孔子学院、272个孔子课堂,孔子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象大使。全球诺奖得主曾聚会法国,在巴黎宣言中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年前孔子那里去寻求智慧。” 

孔子今天能站在天安门广场,可以说是思想精神领域的一次改革开放,它的意义,不亚于30多年前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开放。一个国家经济不强大,文化不可能强势,反过来,文化不强大,经济也不可能持久发展。 

中国正融入世界,中国文化散发着馨香。经过熙熙攘攘的历史繁华,遭受过不堪回首的风云变幻,伴随着孔子在国内外的声名远播,优秀的中国文化将一步步走向世界,走进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到天安门去吧!和孔老先生合个影,仰望一下那个仪态万方的老者,我们的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中华文明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