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汽车市场价格将何去何从?
在通胀压力日益增大,房价虽然几经调控仍然在步步走高,各类消费品指数也在逐步上扬的今天,说起来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汽车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却在单边下降。虽然近来豪华车,特别是高档的SUV在涨价,甚至在山西听说有高于30%以上的涨幅。中高级的SUV中也有C-RV、途观等车仍然在排队或者说加价,但是整个汽车市场的价格平均值是在整体下降的。虽然从目前高启的物价指数来看,车商、经销商们都希望着随着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涨,汽车市场的价格也能有节节上扬的一天,但是这样的情况看样子很难发生。
其一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与国际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水平相比,仍然是偏高的。虽然经过了若干年的价格下降之路,但是要与国际市场接轨,仍然是一个漫长的回归过程。虽然物价水平在不断走高,但是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价格的“溢价”幅度,与物价普遍上涨的幅度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的市场上,从生产资料、用工成本到零部件什么都在涨价,唯有整车的价格在跌的主要原因所在。
二是随着促销政策的陆续退出,加上对一线城市的限购、限用,二、三线城市也在考虑着怎么样用经济手段来限制用车,于是刚刚通过大规模扩产而加大出来的大量产能,却在需求上得不到完全的释放。在中国,没有什么样的力量能够与政策的力量相比,最近陆续退出的促销政策,伴随着限行限购的政策吹风,其潜台词就是说,虽然国家不会马上大规模地限制汽车市场发展,但起码是不再鼓励过快的发展。这样一来,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很难大面积产生了,至于说那些属于小众市场的豪车和另类车型,占据着独到的榘道来搞点饥饿疗法是可以的,但是要把整个市场的供需天平都倾向卖方市场,这样的事情大概很难再发生。
加之国人的买车习惯向来是买涨不买落,但是近来刚冲高过后的车市震荡起伏不定,又多半偏于有调整的需要,而只要买气一落,就相当于是号召持质观望者把钱袋子再捂紧一些。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所点燃的刚性需求正在与日俱增,但是与新增产能之旺盛相比,谁更胜过谁,还需要在市场的天平上称一称。车价如股价,反应的是一种供需关系,所以车价是涨是跌,就看是买的人多还是卖的人多,落实到具体的车型上是这样,落实到整个车市上也是这样。
最近几年来,经过了几次价格大战的洗礼之后,造车的人不大会盲目地造了,而买车的人也不会盲目地去买了,于是价格战这种这老套而又两败俱伤的手法,不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谁也不会轻易地去走这样的“华容道”。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价格战,车市上价格变动的幅度不会来得太激烈。只是从社会环境方面来说,房地产的赚钱效应仍然在分流着不少的消费资金,股市的不景气也在套牢着不少潜在的消费者,特别是今年的开局以来,股市的节节下挫极大地打击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2011年,车市自身的环境固然值得关注,然而整个的社会环境也不得不引起关注,因为车市只是整个大环境中的一分子。随着厂商与消费者都逐渐的理性化,车价从整体上来说还有下降的空间,还有向下调整的需求,但是不会以一种过激的方式来进行。而随着厂商们理性地来制定全年的产销计划,大规模地压库行为也不易发生,于是惨烈的价格大战在今年也不大容易发生。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