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韩国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日本的国家。韩国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用短短30多年时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一个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秘诀何在?这一方面是由于韩国始终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普遍存在于国民中的民族自强精神。
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形成的强大凝聚力,激励着韩国人民去努力奋斗,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
由于长期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的国民经济已经是千疮百孔,全面崩溃。
1948年的工业总产值比战前的1939年下降了83%。不久又经历了1950~1952年的3年朝鲜战争,经济进一步遭受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约30亿美元,工业设备和建筑损失达60%,电力、交通、通讯等部门设施几乎被完全破坏,1951年的工业总产值又比1949年减少48%。
停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韩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经济复兴计划,在发展战略上采取了“进口替代”政策。至60年代初,虽然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1953~196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9%),但仍未改变混乱和落后的局面。
国民经济中农林水产业占45%左右,工业仅占12%;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人民群众购买力低下,1959年韩国的工业设备能力已出现大量过剩,75%的工厂开工不足,1961年失业人数高达240万,占总就业人口的40%;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达50%左右;不仅工业原材料大量依靠进口,连粮食也要大量进口,致使国际收支逆差严重;人民生活相当贫困,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2美元,社会动荡不安。
1961年“5.16”政变后,朴正熙、金钟泌等人建立了强硬的军人政权,放弃了前政府“统一”、“反共”等空谈,改而奉行“经济发展第一”的方针,从而使韩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50年代,经济从崩溃的边缘走向复苏;60年代,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70年代,跻身于新兴工业国家行列;8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一支有竞争力的力量;90年代,将力争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迄今,韩国已完成6个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一五”期间(1962~1966年)投资率为16.6%,经济增长率为7.8%;“二五”期间(1967~1971年) 投资率为26.2%, 经济增长率为10.5%;“三五”期间(1972~1976年)投资率为26.2%, 经济 增长率为11.2%; “四五”期间 (1977~1981年) 投资率为
34.5%,经济增长率为5.7%;“五五”期间(1982~1986年)投资率为29.3%,经济增长率为10.1%;“六五”期间(1987~1991年)投资率为 16.5%,经济增长率为9.98%;“七五”期间(1992~1996年)计划经济增长率为7.5%。
通过实施上述五年计划,韩国经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国民生产总值,1962年仅为23.6亿美元,1992年增至2 945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62年仅为87美元,1992年为6 749美元,1995年为10 076美元;1984~1995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高达8.4%,人均从100美元增加到10 076美元。这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 000美元之后,经过6年时间达到的。从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的时期来看,美国、德国是1978年,日本是1984年,新加坡是1989年,台湾是1992年。这样韩国的经济规模从1994年的世界排名第12位升至第11位,超过了俄罗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名也上升到世界第32位。
据世界银行1995年年底发表的数据,1994年韩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8.4%,依靠出口取得的经济增长速度为4.4%,经济增长的一半以上是靠出口取得的。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高达23%。1995年韩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又增至9.3%, 增幅已居亚洲四小龙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