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
底特律 − 2011年1月10日,北美国际车展正式开幕。比亚迪汽车作为中国的唯一参展企业,连续第四年造访底特律,在其5,063平方英尺的展台上展示了2012款高端纯电动车e6、插入式混合动力SUV S6DM、升级版F3DM 、纯电动大巴驱动系统以及自主研发生产的能量存储系统和LED灯光产品等。在比亚迪北美车展新闻发布会前,本刊总编辑邢文军博士、副主编邢磊先生以及本刊电动车要闻(CBU-EV&Hyrbid)执行主编罗林丹女士一起在比亚迪展台对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进行了专访。下面是访问的笔录,未经王传福本人审核,如有出入由编辑部负责。——编者
中国汽车要闻:请介绍一下比亚迪2010年的产销情况。
王传福:2010年比亚迪的销量虽然保持了增长,全年总销量达到52万台,但是2009的销量是44万台,10年我们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目标最早是80万辆,后来改成了60万辆,但是没有达到。据我们分析有一系列的原因。一个是我们一开始对于形势估计的过好,二是要想增量经销商扩张的过快,三是注重了数量没有注重质量,使2010年的产销受到了影响。对于比亚迪来说,2010年虽然突破50万台,但是非常值得总结的一年。在过去的几年,我们一直增长得太快,06年我们增长了162%,08年增长了100%,09年又增长了100%。09年之前我们的增长都高于平均水平。可能正是由于增长太快,所以埋下了隐患。目标定的太高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来了,尤其是经销商网络。所以我们未来会更加重视经销商的建设。
中国汽车要闻:如果主要的问题是经销商网络的建设,那将如何改进?
王传福:表面的问题是经销商发网络扩展过快,但还存在一些内在的问题。比亚迪比较小的时候很少有人关注我们,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但后来比亚迪越来越成为关注对象,甚至成为竞争对手,因为我们有竞争力,一下子媒体也特别关注我们,点击率也高,在网络上打比亚迪,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报道,反映了我们各方面的问题,但也不排除有竞争对手在背后做一些小动作。
比亚迪的成长,许多人不理解,也不清楚。所以当销量稍有下滑,或是出现一些问题,就会引起很大的反响。虽然我们还是增长,但还是怀疑我们,因为我们过去的增长的数据实在是太好了,有些人甚至怀疑这个数据是哪来的,觉得你不诚实。企业在成长中一定要经过很多考验,也要随时向公众和更多的媒体进行沟通和说明。
中国汽车要闻:王总,比亚迪的核心竞争能力,比如说核心技术、电池,成本控制等是否受到任何影响?这些核心竞争能力有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比如说垂直整合,汽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是分工越来越细,但比亚迪却是反其道而为之,您认为这个发展模式在现阶段还适用吗?
王传福: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比亚迪正处在一个技术集成创新的爆发期,未来会看到比亚迪的很多创新技术,都是比亚迪对许多技术进行整合的创新。
从汽车销售来讲,我们实际上从去年12月份开始已经开始了增长,这是由于我们在8-9月份调整了经销商渠道的库存,我们把从工厂到经销商的出货放缓。到12月份市场增长时我们的终端销售就达到75,000台,我们卖给经销商才50,000台,少了25,000台,经销商的盈利度达到加强。2010年即便我们的销量放缓,但我们的F3依然保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F3还是保持全年销量第一,全年25.3万,第二是上海大众的郎逸,第三是北京现代悦动,昨天才刚刚公布。比亚迪F3还是蝉联了年度冠军,这个还是不容易啊,因为其它全部都是合资品牌,只有比亚迪一个是完全自主的品牌。
中国汽车要闻:最近夏治冰在微博上说,比亚迪F3月销上万,F0月销上万,G3已经达到9,000多辆。那么王总,从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在成本控制上来讲,你们是不是现在还是老大?国内某自主品牌的老总曾经对我说,他们也是造车的,完全知道开发和生产一辆车的成本,但是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比亚迪F6的价格和他们相当于F3级别的新车、F3的价格和他们相当于F0级别的新车价格一样。在这一点上,比亚迪现在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一低成本的竞争力?
王传福:我们依然还保持成本领先的优势,这一点是丝毫没有变化,而且未来几年我们会有很多创新的东西,高度整合了集成创新,像双模系统,未来会有很多产品。F3DM已经卖了几年了,将来会有S6DM,一系列的双模车型。
中国汽车要闻:四年前在底特律我曾确认过,比亚迪的远期规划愿景是在单品牌汽车销售上,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这个目标有变化吗?
王传福:没有变化,我们还是信心百倍。
中国汽车要闻:媒体上有报道说,比亚迪的电动车是吆喝,真正做的是汽油车,对此您如何评论?
王传福:这个肯定是错误的。比亚迪在全国乃至在全球都是真心实意做电动车汽车的企业。要电动车一下卖到像汽油车那么多是做不到的,目前F3DM一个月卖100台,在行业里很不错了。但是你想让销量一下子像汽油车那么多是做不到的,当然一个月100台对于汽车来说不算什么。应该说比亚迪是尽力了,我们现在只在深圳卖,一个城市一个月100台,还是供不应求。
中国汽车要闻:销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充电设施不到位?
王传福:充电设施、宣传、国家财政补贴等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F3DM已经在深圳卖了500台。我们要持续保持每个月100台的速度。其他城市还没开始,因为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国家补贴,补贴的机制和渠道等等很多手续的到位。国家财政补助从去年的7月份才开始发布,发布之后还有几个月要沟通,确定怎么补,采用什么渠道,地方政府通过哪个口实施等等。我们目前F3DM一个月在深圳能够卖到100台,这在中国以至于全球来说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是尽力了。我们在2011年还要扩大销售到杭州、上海、合肥和北京。公司在新能源车上花了很大的力气,特别看到五中全会把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七个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我们感到非常鼓舞。未来比亚迪要想实现两个第一的话,就必须把新能源车放到首要的任务来抓。虽然目前市场不大,但未来的市场是不能低估的。
中国汽车要闻:是不是因为市场和设施等原因,比亚迪决定改变策略,2011年要发展电动大巴和纯电动出租车业务,对于向私人销售F3DM和e6要先缓一缓?
王传福:F3DM私人销售也没有放缓,我们正在根据国家五个试点城市购买新能源车的政策在推进,还涉及到一个充电桩的建设,这个不是一天就能建起来的。私家车这一块我们丝毫没有放松,更不会放弃,反而会加大努力。但是在推广私家车的同时我们要更优先做公交电动化,作为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我们更关注对社会更有用对国家更有利的产品。中国目前的大巴数量是大概50万,出租车大概120万,加起来差不多170万辆,占中国所有机动车的保有量可能不到1.5%,但其耗油量却达到25%,1.5%的车消耗了中国25%的油,这个数据的背后我们要分析一下了。一个出租车一天跑20-30加仑油,同样1.6L排量的私家车一天跑不到2加仑。同样1.6L排量的车,作为出租车耗油量就差不多多了十倍。一辆大巴也一样,差不多相当于30辆私家车的耗油量和排污量。所以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公交车能够电动化,我们作为企业给国家社会带来的贡献比起企业的利润来说意义更大。 我们把公交电动化作为我们首要的任务来抓,如果能够把这样的事做成的话,那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深圳市也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们作为深圳市的企业,也希望配合深圳市的意图和战略,把特区的公交系统做试点,用 e6做出租,e-bus作为城市公交,这两款车在深圳先行先试。如果深圳公交能够全部电动化,这个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将具有非常大的示范效应。
中国汽车要闻:e6电动车是否将在长沙做出租运行?
王传福:我们会让这两部车在长沙也同步运行起来。e6在深圳运行后大大提升了公司的信心,运行了7个月, 出租车累计行驶里程达到200多万公里,单车的话是7万公里以上,有的差不多7.5万公里,每个月大概一万多公里。私家车的话平均五年也才跑7.5万公里,那么对公司来说意味着e6作为私家车使用可以保证运行五年,没有任何负担。这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动车商业化测试。跑了这么多公里之后,车的电池容量没有变化,这和我们当初在实验室的数据是吻合的。我们今年5月份在深圳会推出更多的出租车。
中国汽车要闻:现在单跑了7万多公里,电池的容量还是一样的吗?
王传福:还是一样的。每天充一次电可以跑200公里以上,电池不损耗,能量也不衰减。
中国汽车要闻:比亚迪第一批F3DM在加州的运行情况如何?
王传福:加州的情况下午新闻发布会上我也会讲,包括洛杉矶市政府和比亚迪一个典型合作项目,运行很好,他们想用F3DM创造一个城市走向环保的先锋。
中国汽车要闻:这批车是否已经通过认证?还是上的临时牌照?
王传福:认证还在做,上的是测试牌照,小批量可以上路。美国的认证和中国不一样,中国是强制性的认证,不认证不让你卖。美国是自愿式的,你有胆量就可以,但是如果不合法规问题就会干掉你。
中国汽车要闻:这次提供的12辆F3DM,是免费的吗?
王传福:不是,我们是收费的。
中国汽车要闻:这些车能享受美国联邦政府的补贴吗?
王传福:补贴正在做。
中国汽车要闻:中国政府是支持节能环保,将发展新能源汽车确认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法规,作为企业家,您还希望国家在政策法规上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王传福:在新能源车战略方面中国确实比较超前,非常感谢政府把它作为新兴的战略型行业提出来,把新能源车提到一个非常高的战略高度。地方政府比如深圳就做得很好,深圳和长沙市都在优先发展新能源车。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标准,很多的法规,有些不太系统,很多方面容易有遗漏。我相信将来工信部和发改委能够慢慢地更加系统化地推广新能源汽车。比如像购置税,是否应该取消,我们的e6卖给深圳市政府30万元一台,要交10%的购置税,50辆车出租车都要交。人家小排量的节能车还可以减2.5%,我们这种没有排量的车居然一点优惠政策都没有。所以政府的一些思路和政策好像没有顾及到这些,所以说不系统。当然我们也看到国家会发布一个关于新能源的产业规划,正在讨论,讨论稿我看了一下,新能源车的购置税有可能免除。我相信我们的各个部门未来会按照国家战略性的规划逐步为电动车新能源车做一个系统的规划,把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都规范化,解决掉。估计未来3年可能会实现。
中国汽车要闻:在这个领域,我们国家很多政策标准的制定比亚迪都参与了吗?
王传福:参与了,很多标准都参与,我们一直都积极参与。
中国汽车要闻:请问比亚迪和大众的合作,和戴姆勒的合作,有什么进展?
王传福:都在进行之中,有的还不便透露。我们和奔驰合作的每一步该发布的都会发布。
中国汽车要闻:那么和奔驰合资开发的电动车预计什么时候上市?
王传福:预计2013年,现在进展挺顺利。
中国汽车要闻:国家电网最近出台了一个电动车发展计划,主要内容是未来将主推换电池模式,比亚迪会如何应对这一模式?
王传福:我还没有看到。国家电网作为电网专营的企业,是乐于看到电动车的成长。至于是怎么一个方式,是可以探讨的。特别是在多元化的这么一个社会里,什么都应该是多元的,但是最后,它会慢慢的有一个最优秀的方案出来。
中国汽车要闻:那么作为企业来讲,你们是倾向于插电还是换电?
王传福:这些都没有问题,只是一个方法的问题,看你怎么去做,如果你要大的话呢,可能要增加一些,补充一些电池,如果是换电池概念的话,像我们手机经常会有换电池的概念,对汽车来说也不是不可以想。像我们在深圳推出的这个e-bus电动公交车,在深圳每天都要跑250公里,它的设计就能跑250公里以上,这样他们就没有必要换电池。你换电池就是怕它里程不够嘛,我们的电池续航里程够了。就轿车而言,我们的e6也够了,像我们在深圳的出租车,一天两班,一班200公里,两个班加起来是400 公里,所以e6也不需要换电池。
中国汽车要闻:国家电网这个规划的出发点是,未来电动车的厂家和消费者都不用购买电池,而只是租用电池,这样节约成本。
王传福:这个概念很好,国际上有一个叫Better Place的公司就一直在做这个,概念很好,但是太理想化了,让每一辆车的电池标准都统一起来,做得到吗?做不到。
中国汽车要闻:比亚迪是会同步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进电动车还是有优先?
王传福:国内可能还是要优先一点,会早一些。像e6出租车这个版本是在国内,在美国的私家车,我们可能明年开始销售,而中国是去年5月就开始销售了。
中国汽车要闻:以前不是说美国市场人高体大,F3DM车型小了一点,为什么先拿这个车做试验?
王传福:这个要看消费者需求,谁愿意买我们就给他用嘛,这是双方的约定。
中国汽车要闻:目前国内电动大巴市场相对电动轿车已经更加成熟,比亚迪在做大巴方面的优势是什么?
王传福:我们的优势很明显,主要是电池,还有我们给客户的保修期是5年全保。大巴公司也好,地方政府也好,都给保修。有的公司不给保修,因为一辆电动大巴很贵,两百万,电池占了它一半的成本,没保修的话就不敢买。比亚迪有了这个保证之后,深圳和长沙的用户就非常有信心,因为一年就可以省15万的费用,外加中央财政和地方的补贴。
中国汽车要闻:那电机呢?比亚迪的驱动电机和竞争对手的相比有什么优势?
王传福:电机我们是轮边电机,和国内竞争对手不一样,是全球首辆。我们叫低地板,整个是集成的,一般大巴到了后部就升高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一个后桥,还有一个柴油机,柴油机过来以后通过一个后桥,然后再把动力产生出来。大巴的两个后轮很大,我们把两个电机放在后轮上面,节省了很大的空间,没有后桥了,后面就会和前面一样很低,这为城市公交中老人小孩上下车提供了方便,尤其到了下雨天的时候,可能怕滑倒摔伤,那我们这个电动大巴的话,你一进去就是平的,就是一个通道,这是全球的第一辆,这是我们高度的创新。
中国汽车要闻:美国去年的汽车销量差不多是1,155万辆,新能源车只占3%左右。JD Power预计2020年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在整体销量中最多也不过10%。而即将出台新能源车规划透露出来的目标是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到2020年要达到500万,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量,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实践,您觉得500万辆是否可能?
王传福:有可能。因为新能源车在成长,我们在中国卖的F3DM反馈非常好,老百姓买了回去以后,第二天就会收到南方电网的电话,安排建两个充电柱,一个是在家里附近一个是在他上班的附近,然后承诺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给消费者的电价是每度0.23元。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他以纯电动模式行驶100公里的话,只需要20度电不到,就按20度电算,20度电每度0.23元的话就是五块钱,要是买油的话最多就买0.7升,等于他百公里油耗就0.7升了,或者说一般的车如果百公里平均油耗7升,就等于节约了90%。我们现在F3DM造价比较高,如果每一个DM系统有一天能降低到3万块钱的话,如果2015年比亚迪能把100万辆车全部做成双模系统的话,那成本会下降很多。如果油价继续上升,新能源车总量将更大。
(本文原刊于中国汽车要闻Vol.5 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