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跨越式发展。结算量从2009年不到40亿元跃升至4000亿元,呈几何级数增长。究其原因,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政策功不可没。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当月,结算量即升至200亿元;推出相关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开辟了一条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境内市场的渠道,当月结算量进一步攀升至500亿元。其次,国际货币领域动荡不定是重要的拉力。国际贸易支付倾向于选择货币冲击小的国家货币。2010年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继续量化宽松,尤其是美国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间歇性爆发,国际外汇市场跌宕起伏,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货币政策逐渐回归稳健,相对稳定的货币环境推动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再次,人民币升值预期是重要的助推。升值预期使得人民币成为全球最抢手的货币之一,进口结算成为外国投资者获得人民币的渠道,2010年80%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属于进口对外支付人民币。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国际货币的重要功能是在贸易中充当支付手段,这也是大多数货币国际化的起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实现了人民币从边境贸易支付手段到一般贸易支付手段的跨越。人民币国际化其他领域的进展也会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2010年在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点心债券受到发行者和投资者的追捧,一些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篮子中。未来一些新的相关举措还会陆续出台,尤其是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稳步开放,将继续使得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保持成倍增长的势头。

  同时,要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一些短期因素如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套利因素消失,有可能使跨境贸易结算的增长速度放缓。中国经济金融结构和制度上的一些问题,也可能使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乃至国际化进程受阻。目前人民币还基本没有以第三方货币身份参与他国国际贸易结算支付,而这是货币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主要国际货币的标志,说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可以走很长的路。

  

  背景资料:

  2010年6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联合签署《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显示,经国务院批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地区将扩大到20个省份,而且不再限制境外地域,以进一步发挥人民币结算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促进作用。

  8月,央行进一步推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两项配套政策:一是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银行使用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二是发布《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明确境外机构可申请在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用于依法开展的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允许境外银行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打开了人民币投资回流的渠道后,9月底,央行修订了《国家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所筹集资金可以直接购汇汇出境外使用。至此,人民币流出、境外离岸流通、使用、回流的循环路径建成。同时,为保障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的平稳、有效运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操作和使用,《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与此同时,货币互换国也增加到8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为扩大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资金来源。

  10月,新疆启动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成为首个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省区。

  11月22日,经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对卢布的挂牌交易。

  12月初,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审定包括北京、天津、内蒙古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67359家企业参加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些试点企业自12月3日起可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并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

  2010年是我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不断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果的一年。一年的实践证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帮助企业度过国际金融危机、支持经济金融对外开放、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