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在鼓噪将“四无”外地人清退出北京?
前晚,央视财经频道制片柏松的微博称,北京街头的不文明现象都是一些“无目的、无工作、无住所、无良的”外地人造成,建议对进京人员进行严格审核。此语一出,立即引得网友围观批评。昨天,柏松表示并未发表上述言论,称自己的微博被盗号。(22日京华时报)
说实在的,我绝不敢相信作为央视制片人,柏松会在微博抛出所谓“四无”外地人就清退出北京的言论,而更愿意相信他的微博被盗号了,是别有用心者泼在他身上的赃水。就正如当初我们不愿意相信南方某地公安微博只关注日本AV艳星苍井空一个人,而是因为被盗号一样。
不过,在舆论的围观之下,“被盗号”公安微博又似乎用行动证明并非真的被盗号,只是心不在焉、疏于打理而已。柏松微博“四无”雷人言论的横空出世,会不会情节雷同?也许只有柏松自己最清楚,不过,这时代公众的智商也是不容低估的,谁是谁非,大家心里自然有一杆秤。
在笔者看来,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恐怕倒不是清退“四无”人员出自真假柏松之口,而在于这一论调背后潜在的市场。近年来,介于人口压力、公共服务压力等加大,个别所谓专家、学者建议对外地人员进城抬高门槛的声音不时撞击着公众的隔膜,似乎外来打工者都是低素质人员,又似乎城市只能是精英生活、工作、居住的乐园,尽管备受质疑和挞伐,此类论调却一直时隐时现地在喧嚣。
让人感到巧合或者并不意外的是,清退“四无”外地人的怪论,是在首都人员突破绒线,有关各方正在寻求“减负”之策的大背景下抛出的,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代表了一种声音,那就是通过赶走外来人员、挤压北漂者来解决人满为患的矛盾。人口超负荷,当然要想办法去解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策略破解矛盾,简单的排外是否可行,我们相信城市管理者有这个智慧。但是,清退“四无”人员论的出笼,恰恰可以给决策者提供参考。
不管“四无”论是不是央视制片柏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他的身份是个北京人,即使其祖籍可能不是,总不至于哪个非京籍人跳出来向自己发难。那么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个“北京人”是什么样的素质和德行:看到农民工妇女在北京西站给孩子喂面的场景,不是心生同情和关爱,为他们就业难、住房难去分忧,相反质疑“真不知他们来北京干什么”,难道没有农民工们的付出,京城能有今天的发展么?
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的确是造成一票难求的重要因素,但因此而排斥外地人,抵制流动,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北京人思想如此OUT,委实让人感到意外;北京街头目前出现的办假证、小广告和偷盗自行车等不文明行为,都是这些“无德之人和素质低下之人造成的”,如此武断、偏执,不知结论从何得出?“素质低下、偷鸡摸狗之小人请绕行!”如此歧视、谩骂外地人,这就是首都北京市民高素质的表现?
因此,不管是谁在鼓噪清退所谓“四无”外地人,如果仅仅是个别“素质低下”、“鼠目寸光”者的狭隘偏见、歧视心理,倒也并不可怕,怕就怕这种排外心理、歧视眼光在人口压力面前日益漫延,成为一种畸形的“共识”,那就值得警惕了,它从一个侧面说明,有些京城人的素质已经让人不敢恭维了。毕竟,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如果把普遍民众关在门外,那还是人民心中的首都么?即使仅仅就一个城市而言,在如今的开放社会,画地为牢,又有什么出路和发展可言?
到底谁在鼓噪将“四无”外地人清退出北京?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