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模具六大措施谋升级,“十二五”模具产值200亿


  黄岩模具产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86年,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杨铿来黄考察时,誉称黄岩为“模具之乡”。2006年初,中国模协曹延安秘书长在“黄岩模具行业有关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模具是供给制品产业的,可以使相关工业的效益比自身增加约一百倍,黄岩模具的发展,不光是带动了自己塑料行业的发展,而且向全国各地方提供模具,实际上是支持了全国相关行业的发展。2006年3月18日,黄岩区政府和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黄岩模具产业升级为示范基地,推动模具业开始走向高端。

  随着台州形成“全国四大摩托车板块之一”,“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出口基地”,黄岩模具业达到了一个高峰。借助模具产业链的延伸,各上下游产业和相关辅助产业聚合在一起,进一步深化了专业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附加值得到相应提高。黄岩模具发力打造金字招牌,立足站在金字塔尖上,成为台州制造业的“放大镜”。据国际模协负责人罗百辉了解,经过多年的发展,黄岩模具已发展成为基础扎实、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产品种类丰富、产业配套完备、技工队伍庞大、产业链延伸度高等特点。其中塑模约占总量的85%,所涉及的产品领域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模具的质量和档次高,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有着较高的影响力。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模具产业已成为黄岩最具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并形成了以模具产业为核心、塑料制品等相关产业相融共存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黄岩大力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重点构建六大平台,着力谋求模具产业转型升级新的突破。黄岩模具的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的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产值亿元企业10家以上,“黄岩模具”的区域品牌成为国内大型塑料模具领域第一品牌,标准件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为实现发展目标,“黄岩模具”在空间布局上,加快模具新城、模具博览中心建设,继续整合提升西城、北城原有模具生产基地,构建“一主一副一中心”的产业布局。在项目建设上,着重做好16项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全力以赴提高审批、跟踪、落实、服务的支持力度。筛选12家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争取2012年行业上市实现零突破。在产业链上,大力发展上游模具钢、热处理和模锻产业,大力发展中高档汽车塑料覆盖件模具和大中型汽车内饰件模具,实现由配件市场向主机市场的突进,努力打造“中国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塑料日用品产业基地”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力求更好地集中整合优质资源,展示黄岩模具及相关产业整体形象,提升模具产业集群整体素质。

  1、建设模具新城及模博中心

  在产业空间平台建设方面,一是围绕强化土地保障,拓展发展空间,全力建设模具新城;二是整合多方力量,聚集发展要素,倾力打造模博中心。

  在模具产业的土地资源方面,黄岩不仅拥有一个占地750余亩的西城模具城,在省级经济开发区也集中了相当数量的模具企业。为使黄岩模具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通过在工业园区西拓部分专门划出一块近3000亩土地用于模具新城建设,拓展了模具产业的发展空间平台。目前一期622亩土地已正式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16家企业有望年内进场施工。

  2、打造上下游产业服务市场

  为聚集发展要素,黄岩以“政府牵头、政策扶持、协会运作、企业出资、市场运作、共同受益”的思路,计划以优惠的土地出让价格为推动力量,企业出资为主要方式,谁投资谁受益为运作模式,打造一个包括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中心等为模具及其为上下游产业服务的综合性市场。项目分两期,目前一期200亩已正式启动,包括标志性大楼两幢和市场两部分。目前,专业市场部分已成功出让,业主委员会已正式筹建。

  3、巧借外脑自主研发新产品

  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采取巧借高校和科研院所“外脑”的方式,加快自主研发,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在研发平台建设中,相继引进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高校在黄岩设立实践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全国模具行业唯一的博士后工作站、模具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均落户黄岩,项目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

  随着众多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具产业的自主研发水平不断提升,数控化率已提高到70%左右,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新技术应用和研发走在全国前列,2003至2008年,黄岩有110副模具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推荐为国家级新产品(占总数的45.8%),其中国际水平模具91副(占总数的37.9%),科研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的主体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4、实施产业质量联盟标准

  2008年,通过对分布在区域内的各个模具设计单位进行调查和摸底,成立了拥有50多家会员企业的模塑工业设计协会。协会在国内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塑料模具块状产业质量联盟标准,已被全区模具企业广泛采用。2009年,成功举办“黄岩模具”杯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推广工业设计。同时,在模具产业中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和辅助加工,以此来推动产业技术的更新和提升,通过软件团购、鼓励数控化设备引进和购置、行业技术专家讲解和授课、技术人员沟通和交流,推广CAD/CAE/CAM的全面应用。

  5、搭建公共信息商务平台

  在公共信息商务平台建设方面,大力拓展电子商务,完善信息共享平台。目前,黄岩已拥有中国塑料模具网(国家行业网站十强)、中国国际模具网、中话传媒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影响力的网络机构和平面媒体。这些单位近年来通过开展注册会员、广告营销、市场拓展和在线交流等服务内容,建立并完善行业性B2B平台和网上市场,专业度高、覆盖面广的公共信息商务平台基本形成。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单位的存在,大力推进模具产业的营销体系、宣传推广体系等方面的革新,使产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紧紧结合在一起。初步统计,目前黄岩专业模具企业已拥有公司网站的有400多家,成为这些网络注册会员的将近1500家。

  6、政企校协联盟多方给力

  在组织保障(政策扶持)平台建设方面,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黄岩模具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订转型升级工作责任分解表,明确成员分工和工作进度,并细化工作责任,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近来年在公共财政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奖励政策中,对模具产业予以重点倾斜,如降低投资额度的门槛,提高补贴比例,单独对模具新品予以奖励,对企业参展予以补贴等;并从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建设服务平台、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土地、资金、人才)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在人才培育平台建议方面,黄岩针对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引进人才条件先天不足的现状,通过“拓展吸纳人才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手段,引进高级人才,培育中级技工和在内部培养一线员工,有效地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梯队。近年来,仅依托区域内6家模具人才培训学校,就为模具产业输送2000多名模具专业人才。

  在公共组织平台建设方面,成立于1992年的黄岩模具协会,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区域性模具协会。协会内设宣传与品牌培育、标准化与规范化等六个专业委员会,在软件团购、质量标准联盟、参与行业管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协会拥有会员企业196家,并与国际模协、香港模具协会、台湾模具同业工会、广东协会、山东协会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