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eOffice 3.3最终版发布,美誉传全球


     1月25日,LibreOffice 3.3(简记为LO)最终版正式发布,在几个小时之内,全球3万多个网站一齐出动,争相转载(此消息),唯独《Linux基金会》不吭声。何故也?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LO是地地道道的自由软件包(GPL 3.0)。1月25日,在LO的官方网站上,有这么一个新选项“Download the source code to build your installer”,以往这是不常见的事情。至今,LO的开发团队已经增至100多人,远比OOo开发人员要多,而且,他们都是自由软件的死硬(或铁杆)分子。试想,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LO出了三个Beta版本,4个RC候选版与一个现在的3.3.0最终版(final),而且他们计划在今年2月份推出LO 3.3.1版本,在3月推出LO 3.3.2版本,在5月份推出全新的LO 3.4版本,与OOo 3.3拉开距离。十年来,人们都期待着自由办公套件OOo的开发速度快一些,再快一些,但是,这种美好的希望都落空了,因为,OOo的开发主导权根本不在草根开发者手中。
      2009年4月22日,《Linux基金会》执行主席Jim Zemlin曾对甲骨文购并SUN一事给予热烈欢迎,他说:“a warm welcome to Oracle's purchase of Sun”,并且还说:“it is "good news" for Linux”,此后不久,Zemlin很快地就把甲骨文的Wim Coekaerts先生拉入《Linux基金会》的领导层(进入执行委员会,为此甲骨文要“吐血”,给不少“入会费”),参与基金会的决策过程。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对于LibreOffice所取得的成就,为什么《Linux基金会》不愿意吭声了。现在,事实已经证明,甲骨文购并SUN,对于Linux而言不是一个“good news”,为此,《Linux基金会》显得很被动,拿了人家的钱就不好说话了,中外都一样。实际上,中国OSS推进联盟对LibreOffice的种种不实言辞(比如,将其定性为“内部分裂活动”)就是直接从《Linux基金会》那里学来的谬论。
       2004年,在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中,我们为什么输掉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当时没有一个“给力”的办公套件。现在,LO国际开发团队终于可以公开宣称:”......the ability to export to Microsoft's DOCX format by default......“,这是OOo所不敢说的话,因为,OOo只能读(DOCX文件),不能写(DICX文件)。在这句话的背后,故事就多的去了。红旗中文2000敢说这句话吗?我敢说,它绝对不敢!有人说,WPS办公套件不错嘛!你知道WPS企业版多少钱一套?1,400多元人民币一套(这还是Mini版本)!实际上,自由办公软件包LO给了我们6大功能模块:文字处理(Writer),电子表格(Calc),幻灯演示(Impress),绘图工具(Draw),数据库(Base)以及数学公式编辑工具(Math),这些宝贵的软件资源(程序源代码)是经历了20余年的不断积累才获得的,而如今就可以“任你”自由下载,分析研究,继续创新,你的感受如何?
      另一方面,LO的最大特点就是“跨平台”,具有微软Windows、苹果Mac和Linux的不同版本。北京市政府已经是微软的朋友(用户),但是,这并不妨碍采购部分LO版本投入使用。实际的问题是,采购LO的钱不知道该给谁,因为,LO的市场定价严格为零。我想推荐我的学生们使用LO自由软件包,但是,他们大多不在北京市政府机关单位工作(在中央机关工作的是多数),不知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