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夜
陈梓萱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看见许多人,在汽车4S店里排队买汽车,那场面相当壮观,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那一天是2010年的12月22日。
直到那一天的深夜,北京的各个汽车4S店里仍然灯火辉煌,人们上演了本世纪全球最荒诞和夸张的买车故事。有数据统计,北京市一天售出整车16万台,多家汽车4S店卖出了整整一年的库存,甚至有德国大众的某进口车商,一天的销量完成了未来一年全年的销售任务。就是这样的离奇,就是这样的荒诞,就是这样的疯狂,21世纪“一零年代”的汽车大戏拉上了帷幕,留下的是太多的眩晕与唏嘘。2010,谁都有可能猜到开头,但却谁也猜不到结局。
1800万辆的产销数字,还有那些学者、专家的精辟总结、理性分析、前瞻预测,在疯狂与荒诞的北京一夜购车怪现状面前,显得有些像经书,又很无厘头,尴尬而搞笑。听书的人要么是被鼓舞得士气如虹,要么是被雷倒一片。至于这场狂欢的导火索,政府的限购令,笔者听闻即将有国内超级无敌大都市要跟进了,估计北京一夜的“贺岁大戏”,还有重新上演的机会,由此而拉开2011的开年之作,闹剧与闹剧相连,狂欢接着狂欢,真是令人期待。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依旧浮躁,而现在又多了疯狂和荒诞的“优点”。
年终岁末,人们总爱蓦然回首,拨开过“北京一夜”的幕布,这一年,我们看见了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腾中重工的收购秀,我们也看见了中国主权基金热钱玩车,参与保时捷汽车股权争夺,还有那合资企业成群结队搞自主品牌,也有那中国新能源汽车遍地开花,花开遍地,忽如一夜,占领世界技术至高点。从国内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到民族企业的海外收购,从新能源汽车的虚火上升到汽车企业圈钱圈地被曝光,生旦净末,五味杂陈,夜阑静处,仰望星空,似乎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一个精彩纷呈却又若有所失的时代。
这其实也是一个悲哀的时代。当人们的记忆飘过一些境地的上空,我们的心情会从浮躁而回归安静,这安静是一种忧伤,又也许也是一种怀念,海地、墨西哥湾,玉树、舟曲,上海的胶州路,还有波兰人卡钦斯基坠落的专机。尘土之中,消逝的不仅仅是生命和灵魂,还有与我们道别的2010。我们不要忘记感谢自己,对不完美的世界秉承批判,又对这个世界永远心怀感激,还有我们对梦想的努力和坚持。
英国人狄更斯曾经慨叹,他用七组相互矛盾的排比句,概述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那个欧洲转折时期的世道人心,而如今,我们回眸2010,也有同样的感慨: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沉浸在优美的数据面前,高唱着中国汽车已经世界第一的时候,我们总是要这样提醒人们,还有这个时代:数字超越了欧美,就意味着我们的汽车消费理念已经成熟了吗?人们享受汽车文明的氛围也全面超越了吗?人们买车、用车、修车的环境更方便、干净了吗?是不是被美国文化给侵占了心灵,人们急于挣脱?是不是在中国汽车工业文明的路上,我们太过短视了?是不是汽车社会带给人们的愉悦与喜悦,已经被大多数国人所体尝?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也正是我们《家用汽车》存在的意义,长路漫漫,《家用汽车》将在其中艰辛求索。
天色明,推开窗,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我们在地平面迎接2011年的清新空气,我们在海岸线等待2011年的朝霞与日出。不经意间,我们似已远去了2010,还有那21世纪的“一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