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池肉林,食与色的疯狂宣泄
中国人总喜欢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龙生九子,饕餮也是其中之一,或许,一些人原本就是这种贪吃魔怪的传人。据说,7000多年前神农族的族徽就是这个有首无身,有口无心的饕餮。最近,在电视和网络上,饕餮这个词语和它的丑恶形象又突然间流行起来,诸如“娱乐饕餮盛宴”、“视觉饕餮大餐”之类的宣传词随处可闻,不绝于耳。看来,这个远古的图腾确实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潜意识了,作为饥民的后代,一有机会便幻想着饕餮的狂欢。从古至今,中国历来不缺少疯狂的食家饮者。有的人,是吃得疯狂,如商纣王、齐桓公等王侯将相;有的人,是为吃疯狂,如暴动造反的饥民以及跑到梁山泊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众豪强;还有的人,是借酒发狂,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文人雅士。其中那些吃得疯狂、以吃为至乐的,肯定是饕餮的传人。
商纣王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帝王,他的著名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雄才大略、丰功伟业,而由于是一句成语——酒池肉林,由于他吃得疯狂。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史记》第91页,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1版)
按司马迁的说法,这纣王也算个人才。他天资聪颖,能言善辩,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小聪明足以对付臣下的谏劝,他的口才足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在大臣面前自我夸耀,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这是帝王的特权,别说有点天分,就是一个十足的傻瓜,他也可以号称天下第一智者。
纣王向人展示了一种令人沉迷的帝王生活。他拥有最高权力,他拥有天下财富,他拥有最富风情的女人,他拥有自己的乐师……他已经拥有了当时社会条件下所能拥有的一切,可是,他还觉得不够,还要加重赋税,把要自己的钱库塞满,把自己的粮库填满。一个拥有天下的帝王何以如这般贪得无厌?这种偏执的行为大概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饥饿恐惧造成的饥饿人格。
在那些常规欲望都满足之后,他又开始求新、求奇:扩建亭台楼阁,搜集“狗马奇物”,甚至“野兽蜚鸟”。在饮食和男女方面更是花样百出,用酒灌满水池,把肉悬挂起来作树林状,男男女女赤身裸体穿梭其间,追逐戏闹,狂吃狂喝狂玩——这是一场食欲与色欲的疯狂宣泄。
如何对待欲望,是人类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也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欲望是有益的,也是有害的;它是使人积极进取的动力,也是引人堕入罪恶渊薮的诱惑;它能让人感受到追求与满足的快乐,也能把人变成欲望的奴隶。如何将它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真正做到趋利避害,乐而不淫,既考验一个人的才能,也考验他的修养。纣王虽然略有才能,却毫无修养,身为帝王,没人能控制住他,他也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了,于是,欲壑难填,永无止境。无限的感官欲望,在给他带来些许满足的同时,也将他扭曲成一个骄横残忍的暴君。
我们在前面说过,残暴的人都不快乐,自己不快乐,也不让别人快乐。
社会财富永远是有限的,纣王这种荒淫无度的奢靡,只有靠横征暴敛才能得以维持,这就必然导致民怨沸腾,诸侯谋反。对此,纣王采取的对策不是纾解民困,化解危机,而是加重处罚,强化威权统治。他发明了一种叫“炮格”的酷刑,让人在涂满油脂的铜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当然没人能爬上去,最后只能掉在炭火里。他还把胆敢忤逆他的人施以醢刑——剁成肉酱,施以脯刑——被制成肉干。从荒淫,到暴虐,再到不得善终,这是许多中国帝王、权贵共同的生命轨迹。商王朝很快就被纣王的酒池肉林淹没了,在他自焚而死之后,周武王将他的头颅砍下来,挂到太白旗竿上枭首示众。
引人深思的是,纣王吃垮了一个王朝,他所使用过的酷刑却流传了下来,而这些酷刑竟然都是烹饪方法,“炮格”即炮烙、烤肉,“醢”即肉酱,“脯”即肉干,这大概是中国所谓食文化的又一 “发展”与延伸。纣王这个贪吃的老饕,就连惩罚人、折磨人,没能离开口腔化思维。(未完待续)
注:本篇为杨黎光·《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之六十七
下篇:杨黎光·《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之六十八 “烹子献食”,为了想吃人肉的皇上
杨黎光网站:http://www.yanglg.com/
敬请关注: 系列博客《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已经成书。
共12章,29万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插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