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在路上是一种欣赏


    如今在香港,经常来,也经常走,香港对于我就像任何一个内地的城市,来来往往,不觉得有啥不得了,也不觉得完全是自己居住的城市。旅行中的人时空观念有很大的变化,对于跨越大的空间不会有特别不得了的距离感,去一个地方随便就去了,也随时就回了。地理空间的随和性缓解了跨越距离时候的焦虑感,而增加了把握性,不觉得世界有多么陌生,但又不会完全似自己的乡土那么熟悉到无视。那些有旅行知识的人,与我们分享那些灵动的故事,感动我们、吸引我们,在我自小的心目中,有旅行经验者值得我尊敬。

 

    我们在一时一地久了,思维与认识就沉湎在一种相对固定的框架里面,似乎世界上就只有一种样式,吃饭、说话、行事、判断,就以一种本乡人约定俗成的方法天经地义地去对待。而我们旅行去另外一个地方的时候,就发现其他的样式却并不尽然苟同我们的标准,因此在旅行的意义上,我们得到了一种学习新知识与新角度的机会。旅行家的宽怀就比较可以预期了。

 

    在路上必然是一种奔波,就不会简单地安逸,路途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比较以不确定性为习以为常,从而积累对待不确定性的经验与教训,并且发展管理不确定性的方法与技能。与宅者相比,在路上者更具有驾驭风险从而超越宅者的可能性,今天我完全可以说在路上者治人,宅者治于人。

 

    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是生活中本来认识的朋友,因为有了共同旅行的关系,话题深入了、认识深化了、共同语言多了、情感性的欣赏增加了。因此我们如果有机会与朋友或者朋友的家庭一起共同旅行,可以增加一种新的共同生活体验,也会增加很多崭新的关系层次。另外在旅行中交流知识与感受,也让我们对于我们所接触的景点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我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有朋友、同学与生意上的伙伴,在到那个地方旅行之前,我对他们的认识是单一的,而在旅行之后、在得到他们的导游后,对于他们的感受与情感就会丰富化与多样化。旅行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社会连接,用食物、风景、习俗、人物,把我们与那些地方建立一种特别的联系。而且,在以后当来自那个地方的人民、或者去过那个地方的人、或者想去那儿的人与我们谈起那里,我们就成了权威、成了一种亲切的符号、一种难得的信息源。在有了文字与其他的形象符号之前,旅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就已经更早的存在了。

 


昨日场景:支持广州公司的竞标。为广州公司同事做专项培训:做进取型的知识服务者。到达西安,遇小雪之飘。

 

今日推荐:明天下午2点到4点,本人将在上海港汇广场五楼港汇新华书店做《黑苹果》、《创业有啥了不起》、《谁说8090不靠谱》新书签售,期待与广大读者见面。

 

今日小诗:

思夏

 

冬雪飘飘中想念夏天,

想念知了声和西瓜味的交织,

蚊子叫还有美女短打的气息。

人哪,

就爱想念那不在身边的季节。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蛋包鲜蔬

打五只鸡蛋调匀,起油锅,中小火,摊成蛋皮,切成小皮块。将苦瓜一只、雪里蕻一棵、小辣椒五六只,都切成小碎片,起橄榄油锅,将辣椒、苦瓜、雪里蕻碎片先后放入,大火三分后放盐酌量,一分后盛出。以蛋皮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