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采访

人民网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贾玥) 李东晓,北京铁路局机务段司机,中国高铁第一号驾驶证的拥有者和中国高铁第一个世界时速纪录的创造者。站在记者面前的李东晓,虽各种荣誉加身却不改沉稳作风,虽刚刚完成全国巡回报告,却未流露一丝倦意或疲态。在为记者讲解操作要领时,李东晓始终将“安全”二字挂在嘴边;在讲述春运期间的感人故事时,又始终夸赞同事们的默默付出。
在中国高铁总里程数已位列世界第一的今天,以李东晓为代表的高铁人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中国高铁精神,也因为有了他们,中国高铁建设必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距离观察东晓师傅开车:责任心成就安全无事故
为了近距离感受李东晓的工作魅力,记者登上了由他驾驶的高铁列车。北京时间9:45,由北京南站驶向天津站的“和谐号”列车准时出发,30分钟后抵达终点。在驾驶全程,东晓师傅始终身姿端正,途中还不时举起右手摆出各种手势,同时喊出宏亮有力的指挥口号,这让第一次走近驾驶室的记者感觉非常新奇。
“这些手势主要起到确认和瞭望的作用,目的是让司机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比较好的精神状态,提醒自己注意线路、接触网等。”李东晓举例说,“比如右手钻拳曲臂,是提醒注意线路情况变化,还有一些手指动作代表司机对车载设备等进行确认。”
在东晓师傅的引导下,记者还了解到操作台上先进仪表设备的独特功能。左侧的仪表盘其实是一部无线电话,司机通过它可以与车站调度员取得直接联系;中间的仪表盘是列控装置,用来控制司机全程运行。此外,操作台左右两侧还各有一块列车信息屏,用来显示各部件是否正常运转,当显示发生故障时,司机会通知机械师及时处理。
“这些高科技设备对于动车组高速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列车能够安全平稳地将旅客送达目的地。”李东晓告诉记者。
为了学会操控这些设备,李东晓当年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白天练实作,夜里查资料,一干就到凌晨四五点,10天之内终于学会掌握动车组的“神经中枢”——电脑操控系统,并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创造出394.3公里的当时世界铁路的最高运营时速。
在李东晓眼中,掌握操纵设备、了解列车性能以及熟悉运行线路只是一名高铁司机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铁驾驶员,则要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注力。
“前方是弯道还是曲线,上坡还是下坡,限速还是高速区段,高铁司机应心中有数,但更重要的是司机要始终抱有服务于旅客的心态,才能做到平稳驾驶、安全运行、正点准点到达。”李东晓强调。
在记者的采访中,“安全”是李东晓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也许正是源于心中始终不灭的责任意识,李东晓才会平安行车108万公里,杜绝了一切事故,成为机车乘务员的楷模。
高铁司机春节加班加点:让旅客过好年有意义
平稳、便捷、正点率高,是高铁列车区别于普通列车的显著优势,随着京津、武广、郑西、沪宁、沪杭等线路陆续开通,中国高铁的路网密度逐步加大。李东晓告诉记者,高速铁路在近些年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铁路主要的运输途径,中国高铁因速度等级高等优势在春运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今年1月5日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透露,今年我国高铁里程数将突破1.3万公里,初步形成覆盖面更广、效应更大的高铁网络。李东晓也向记者描绘了心目中中国铁路的未来:四纵四横的高铁路网联结全国交通要塞,旅客们可以通过高铁享受到快捷、舒适、安全的乘车体验。他相信,中国高铁始终会走在世界前沿,也始终会引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方向。
一位经常乘客高铁的旅客告诉记者,和普通列车相比,高铁的安全性更强、服务品质更高;与航运、水运相比,乘坐时更加便捷,如果是三四个小时的旅程一定会首选高铁,“作为一名中国人,能够坐在自己研发建造的高铁上欣赏沿途风景是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与高铁列车一道奉献春运的,还有驾驶它疾驰前行的高铁司机。李东晓告诉记者,今年北京铁路局共有400多名高铁司机投入到春运工作中,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司机在春节期间还要加班加点,为旅客服务。
“过年时与家人团聚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但作为高铁司机,能够在工作岗位上为广大旅客服务更有意义,通过自己的服务让旅客们过好年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多次在春节期间值班的李东晓特别提及,他的很多同事常年默默奋战在春运一线,十分辛苦,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虽然只短短接触两三个小时,记者已感受到李东晓对于铁路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如同铁道部在日前下发的《关于开展向李东晓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所说的那样,学习李东晓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热爱铁路事业,升华思想境界,苦干实干,兢兢业业,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