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迁都报告》再受关注


《中国迁都报告》再受关注

中新网撰文说:最为民间所青睐的是“中原地区”,《中国迁都报告》一书中说,应该把首都迁往河南南阳。

   12月13日,在《锦绣》杂志、华顿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高峰论坛”上。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要想解决北京近期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无独有偶,一个月前北京大赌车时,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提“迁都”建议。在众多的治堵方案和疏解人口建议中,“迁都”被称为最猛的药之一。而北京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将“治堵”和“挤人”成为最重要的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来有关迁都的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热议。美国华人世界网、联合早报网、香港商报、凤凰网、中新网、腾讯网、南海网、百度话吧等数十家大网站,网民舆论踊跃,杨延方在求是理论网上撰文说: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和新乡市公务员秦法展,耗时费力写了《中国迁都动议》和《中国迁都报告》一书,从政治、历史、地理、气象等各个角度分析,得出中国应迁都南阳-襄阳的结论。近日,该长文在网上重新走红。

    最近网上关于中国将迁都河南南阳的说法被人们提的越来越多,纵观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迁都的也不在少数大堵车再次引发“迁都”争论。

  此次关于“迁都”的导火索是9月17日北京的“惊天大堵”。当日,北京一场细雨,长安街东西双向堵车,继而蔓延至143条路段严重堵车,北京市交管局路况实时显示图几乎通盘红色。

  当晚,央视《新闻1+1》,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令人崩溃”,“睹不忍惨”的字眼来形容,称其可以在北京堵车史上记下一笔。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京“首堵”已成常态,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民间关于“迁都”的猜想再次被点燃,直至12月13日,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言论,“迁都”被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是他第一次公开谈论“迁都”话题,他认为要想解决北京近期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沈晗耀说,他所认为的新都选址,不应该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大中型城市,而是再造一个新城。他的理由是,迁都能够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的转移。不过他迁都信阳的理由并没有被人们所关注,更多的人只是关注他的“迁都”论,并戏谑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迁都治堵”。

    1980年初,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汪平上书,提出了将首都迁出北京的问题,从此,北京迁都的序幕拉开,呼声不绝于耳。1986年,学者又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极大的震动。2006年,凶猛来袭的沙尘暴将“迁都”的提议推向高潮。

  当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47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此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网上发出了迁都建议书,并上书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议分都、迁都和修改宪法。

  次年11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认为中国应认真考虑迁都,梅说,“如果北京继续充当首都,不仅对整个国家发展构成了额外的负担,城市自身也走入了死胡同。”

  2008年2月,我的新著《中国迁都报告》一书告成。在此基础上,从书中凝练出了长文《中国迁都动议》,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联名在互联网上发表,第一次提出了“一国三都”构想,即选择——南阳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政治首都,上海作为国家经济首都,北京保留文化科技首都的设想。

  为什么关于“迁都”的话题总是引起国人高度关注与热议,成为牵动国人的神经重要议题,只要一说北京围堵、沙尘暴、环境、房价奇高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迁都呢?沈晗耀说,我们有必要另辟蹊径,设想在中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连接处的枢纽地区建设“新都”,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拉力”,以此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严重失衡的状况,推动全国范围内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重组,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正如有关专家所言:北京作为首都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迁都——只是时间、时机问题。  

   沈晗耀的“迁都治堵”之所能引起人们的热议,再一次证明:中国必须迁都,中国只有迁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真正复兴!

 

 

附:中国迁都之议应上升到国家层面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2010-12-17 16:31 来源:美国华人世界网、联合早报网、 南海网 作者:杨延方

 

  杨延方:中国迁都之议应上升到国家层面

  近日,上海学者沈晗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考证迁都事宜。沈晗耀的设想是,在中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连接处的枢纽地区建设“新首都”,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拉力”,以此根本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失衡的状况。并提出未来的新首都应选在湖南岳阳或河南信阳。(据12月17日《郑州晚报》)

  迁都信阳等中部地区是个很好的选择,应上升到国家层面展开讨论和论证。

  一、迁都之说的地方利益之争。

  首都迁与不迁,是个重要问题。近30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2006年凶猛来袭的沙尘暴将“迁都”的提议推向高潮。当年3月,有47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应该说,上海学者沈晗耀近日提出的迁都岳阳或信阳说,并无多少新意。但值得注意的是沈晗耀迁都说后的舆论动向。

  在网上,有两种舆论倾向,一是多地网友加入争夺新首都之舆论战。岳阳和信阳的网民自然欢欣鼓舞,另有来自柳州、衡阳、荆州、南阳的网友纷纷列出迁都自己家乡的好处,还有郑州、西安、开封、南京等地网友提出“还都说”。第二场口水战来自对腾讯等门户网站网友跟帖的收集。在腾讯、新浪等论坛中,很明显的有逃离北京派和保护北京派。两派网友甚至还挑起了骂仗,互相攻击。从此前“逃离北上广”的说法中,不难联想这些网友在京沪等大城市中因生活成本高而无奈和尴尬境地。

  二、迁都之议应充分讨论以集民智。

  迁与不迁是个问题,迁到哪里更是个问题。发动网友充分讨论甚至论战,是发展民主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迁都之议已经在百度信阳吧中有42个主题帖子进行热议,信阳网友一边倒地热烈支持首都南迁,并称已经做好迎接的相关准备。岳阳吧中的讨论也很及激烈。此次上海学者未曾考虑的南阳,当地网友因曾有胡星斗教授的长篇论文支持南阳说而重燃激情。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和新乡市公务员秦法展,耗时费力写了《中国迁都动议》和《中国迁都报告》一书,从政治、历史、地理、气象等各个角度分析,得出中国应迁都南阳-襄阳的结论。近日,该长文在网上重新走红。

  在海南发展论坛,海南网友也不甘寂寞,网友“大同海南”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帖子《迁都南阳”PK“冬都海南”》,力证在海南建立冬都的种种好处。

  上述网友讨论,尽管有利益之争,但不可否认的是,网友中藏龙卧虎般的智慧对现实决策的重要参考作用。

  三、迁都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明成祖迁都北京时,没有几个南京人愿意,但强权改变了整个政治生态;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有不少满族官员留恋东北反对迁都,在多尔衮的高压下才完成迁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手下守旧的大臣不愿意跟随,孝文帝是连哄带骗遂成大事。今日之情状,虽和明成祖、清顺治帝及北魏孝文帝时期有天壤之别,但首都不宜居、首都变首堵、首都缺资源已是不争之事实。迁都中部是个不错的选题,有待提升到国家层面深入研究。至于是迁都信阳还是南阳,真理越辩越明,让大家充分讨论吧。

 

北京交通患“心脏病”迁都是“良方”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12月21日 08:16 每日经济新闻 胡健 宛霞
《中国迁都报告》再受关注
  19日,北京治堵方案结束征求民意(报价 图片 参数)。从透露出的信息看,市民建议多集中在公交优先及征收拥堵费问题上,交管部门倾向于控制机动车增量。而最近有部分专家学者提出的“北京治堵,最好迁都”观点,引起网民热议。

  上一期,我们探讨了北京治堵新政的具体内涵。在讨论中,引起我们深思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北京今日不得不面对交通难题?是过快的城市(报价 图片 参数)化?是区域功能定位的模糊?是规划的无序和落后?迁都就能解决问题吗?今天,我们邀请了城市规划和交通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希望通过探讨能理出对其他城市治堵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北京“患病”

  NBD:国贸地区聚集了大量的跨国公司。调查问卷显示,白领对国贸地区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交通拥堵上。最近一段时间,北京CBD又提出要东扩,市民反响强烈,认为这是“堵上加堵”。管理部门则表示将要建设地面公交环线,国外有什么经验吗?

  冯长春:首先,北京需要做出调整。加大公共交通的力度时要注意地上地下协调统一和衔接。马上开通的大兴地铁线就能做到地铁连接楼宇,不出门就可直接进入办公区域。

  我认为CBD交通密度过大,要开发地下资源,让楼与楼、街道与街道之间通过地下连通。举个例子,我在日本名古屋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工作的时候,从宾馆出来后在地下空间步行,10分钟就可到办公室,根本不需要在地面“转换”。中午吃饭也在地下的很多小餐馆就可解决,饭后在写字楼的5、6层图书阅览室阅读,然后直接到20多层的办公室,这种垂直的交通使得出行者需要接受的服务、交通都在地下完成,减少不必要的地面交通活动。

  牛凤瑞:北京市行政辖区是1.67万平方公里,适宜建设城市的地方主要是平原区。北京市建设用地的上限是6000平方公里。北京市现在统计上是有1800万人口。北京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比较收益,所以人口增长的趋势不可遏制,和它有限的城市用地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的直接结果是中心城区的高度拥挤,以及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房价上涨。

  NBD:“当斯定律”告诉我们,路修得越多,车越多;车越多,路又修得越多。指望通过大量兴建道路,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难题。

  冯长春:北京路特别宽,路网密度也比较细,但却没有更好地利用。澳门和香港,在不宽的马路实行机动车单向行驶,减少了红绿灯,让车尽管速度不快,但却跑了起来,也很好地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

  何东全:还有一个问题是周边地区的配合问题。试想,如果北京市周围的新城,包括周边河北省的地区全面采用传统方式建设小汽车支撑的城市,北京的拥堵状况可能在未来的10年中进一步恶化。因此,在政策处理上,应该有所细分,首先应该保证城市新的建设增量必须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理念去规划和设计,保证新城不犯错误,同时对旧城通过改造等手段加以改善。

  “拆解”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