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批评焉能止得住麻木官员的瞌睡?
近日,一则《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领导就三源煤矿事故进行检讨》的新闻引起广大网民的热议,一些网民对米东区区委书记周炳文对于此事敢于担当、检讨的举动表示佩服,同时也对一些领导干部的麻木不仁表示气愤。(27日南方网)
当一个人处于慵懒瞌睡状态时,轻轻唤,可能连眼睛都懒得睁地咕嘟应一声,大声喊,则会抬起眼皮答应下,发现没啥事继续睡,倘若猛地给他一巴掌,受到这样的刺激,则肯定会很快清醒过来,忙着弄明白怎么回事。
三源煤矿事故检讨会上官员打瞌睡、玩手机、剪指甲,无疑印证了这一生活经验。且不说平时某些官员有没有把安全生产放在心里,一起矿难造成6人死亡,似乎都没能给他们有多大的触动,好像跟自己毫无关系一样。何以如此?就因为他们没受到足够的“刺激”,很清楚这样的检讨会不过是谈谈问题,做做批评,不会触动自己的什么利益,事后,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
一旦某些官员没了责任心,心中不再装着群众的利益,甚而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无关痛痒、形式多于实质的检讨能给人多大触动?点名批评又能够起到多大的震慑力?就在不久前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就是领导“怒斥”都无济于事,事故照样会继续发生。如果不能让他们产生“痛感”,怎么惊醒他们的瞌睡,让其打起精神做事情、担责任?
每一起矿难事故几乎都有人祸的影子,而监管不力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加大问责力度,板子不难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三源矿难事故检讨会上的这一幕,显然再次提示我们,不能再停留于批评、点名、怒斥,或是鸡毛掸式的处罚,而必须动官帽直至给予法律制裁,才能让大家绷紧安全这根神经。
从某种意义上说,煤矿事故检讨会上的瞌睡,未必不是为下一起矿难埋下了祸患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