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超常措施助农民收入超常增长
李华新
四川省到2020年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一大难题是缩小全省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带着相关思考,1月3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到广安市农村调研,在当地部分农民大幅增收的实践中探寻可资推广的经验。蒋巨峰在广安调研水淹区开发和现代农业发展时指出,用超常措施助农民收入超常增长。(《四川日报》110130)
笔者非常欣喜蒋省长的这种无私的工作作风,因为蒋省长到基层去,并非仅仅是说些官话祝福百姓节日越快。而是在这个时节如何帮助让农民在新的一年增收有一个更好的游侠的途径,也就是蒋巨峰总结出来的,“用超常措施助农民收入超常增长”。这样的一个思路,的确是很新鲜,广安多个水库淹没区的群众,多年来饱尝贫困之苦。蒋巨峰数次前往广安水淹区调研,主持编制实施了三年扶贫开发规划,又研究了2009年规划完成后的开发工作。
一个省长把工作做得这么扎实,而且是所编制的这些计划是真正有实效的,而且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和曾经被水淹没的地方,现在会出现如此的超长发展,而且是在这里从2006年的1480元增长到去年的7150元时,蒋巨峰十分高兴,细问收入构成——86%与农业相关,近半收入来自现代农业。
广安区是全国首批5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行走在田野阡陌,四处是现代化的大棚,连绵的山坡上密布杀虫灯、黄色黏虫板等有机农业设施,村民们挖塘开渠大兴水利。在聚丰贸易公司,工人们正在包装的有机甘蓝在香港卖到六七十元一公斤,绿色菠菜四十多元一公斤。这样的现代农业的科技方法,就是一种超常规的办法来发展现代农业的,而且这和传统农业的收入差距是非常大的。通过现代科技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就可以实现超常规的发展,而且是只有有了超常规的发展,你的收入才会有实现超常规的水平。也就是现在的现代农业的竞争应该是在更高科技水平来实现的。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方法来实现增收,那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蒋巨峰对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设施农业和农超对接等现代营销方式给予充分肯定,勉励他们进一步做大做强。合作社理事长满怀信心地说,合作社的目标是到2012年社员1万人、种植面积1万亩、人均收入1万元、销售收入1亿元。
要着眼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广开门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促进我省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实现超常规增长。我省农村面积广,农民人数多,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本身就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分析市场,做到生产标准化、品牌化、良种化、规模化、规范化和服务社会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那就需要政府的眼光和作为了,而这样正是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需要作出的贡献和工作。而这些工作所需要的就需要现代农业科技的真才实学,而不是那些官员的夸夸其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了,笔者以为,蒋巨峰省长的做法就具有示范意义。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