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市场疲软:主板产业何以应对边缘化?


众所周知,这两年,在以iPadiPhone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的冲击下,PC市场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迹象。相应地,作为PC最重要部件之一的主板产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关注度上也有被边缘化的趋势,那么未来的主板产业究竟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与其相关的PC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该如何面对竞争?

 

从去年全球及中国PC主板的出货量及市场份额看,笔者发现,在主板市场正呈现与PC市场近似的发展态势及格局。

 

据统计,在过去的2010年的全球主板市场,华硕主板的出货量为2160万块,居主板市场之首;技嘉为1800万块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华擎的出货量为800万块;排名第四的微星为700万块;排名第五的精英为650万块。从出货量上看,排名第一的华硕的出货量几乎等同于排名第三、四、五名的总和,保持着相当大的领先优势,而这种规模化的优势不但让其获得了2.7534亿美元的利润,同时给排名第二的技嘉的利润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压,这也让技嘉的出货量和利润均低于预期。而在中国主板市场,也呈现出与全球主板市场相似的竞争格局。华硕的出货量是700万仍高居榜首;技嘉为550-600万排名第二;后面的微星及精英的出货量均不到200万。

 

2010年全年全球市场主板出货量

品牌

实际出货量(片)

 

 

 

 

 华硕

2160

 

 

 

 

技嘉

1800

 

 

 

 

华擎

800

 

 

 

 

微星

700

 

 

 

 

精英

650

 

 

 

 

 

2010年全年中国主板市场出货量

品牌

出货量(片)

 

 

 

 

华硕

700

 

 

 

 

技嘉

550-600

 

 

 

 

微星

不到200

 

 

 

 

精英

不到200

 

 

 

 

映泰

不到400 

 

 

 

 

华擎

180

 

 

 

 

PC产业一样,随着竞争的激烈,主板市场集中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如何避免不被边缘化?

 

从上面的实际市场数据不难发现,主板产业和PC产业一样,规模化是应对本行业和外来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主板产业的竞争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最大的看点还是在于华硕和技嘉榜首的争夺。从过去一年双方的发展策略及争夺看,由于华硕主板重视自有技术的研发,给消费者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技嘉主板则侧重用料的堆砌以及包装英特尔的规范,使得华硕不但在出货量上,在利润上都占据着不小的优势。技嘉在去年出货量及利润两项主要市场指标均未达到预期便是双方不同发展策略的佐证。

 

其实笔者认为,在日趋激烈的主板市场,唯有紧跟技术潮流,实打实的创新进而形成产品的差异化才能称得上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到主板产业,排名第一的华硕主板的多是通过自行研发来完成的,即通过对行业规范的理解以及用户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以保障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差异化的感受。例如就主板的供电看,华硕(P67)使用的数字供电设计,针对供电电路重新设计了数字控制芯片,在保证供电的精准性的同时,还提高了稳定性;而第二代双智能处理器加上PROTECT 3.0规范以及华硕 AI SUITE II软件等,更体现了笔者上述的华硕主板软硬兼施的最大程度发挥产品性能的创新能力。这也让其比自身第一代产品具有更为精准的控制能力,更好满足用户的对于性能和节能方面的需求。

 

相比之下,对手主要是靠原料的堆砌和别人的规范(比如24相供电,超耐久3等,VRD12等则是英特尔的规范),这意味着,只要是主板厂商大家的产品都几乎于趋同,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差异化,最终的结果为非是价格战和彼此出货量的互相倾轧。说到原料的堆砌,在全球ITPC产业倡导绿色节能的大势之下,目前主板产业的情况则显得用料过度,而非用料不足,所以如何更有效地规划用料给用户带来的好处就成为未来主板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成为考量主板企业是否具有创新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和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的前瞻能力。

 

据预测,今年的主板市场竞争格局与去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座次也不会发生易位,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日仍将维持,但笔者更关心的是,在PCDIY市场饱受冲击的时候,这个产业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边缘化的趋势?创新和洞察力将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