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1年起全面禁烟等同假新闻


全面禁烟与烟草财政不可兼得
杨于泽

 

  中央电视台3日报道,“根据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中国2011年起在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有媒体根据这条消息调查发现,我国150个城市颁布了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但都面临执行难问题,禁烟令已沦为一纸空文。
  吸烟有害健康,“被吸烟”更属天大冤枉,可以说,香烟是我们的敌人。但150个城市颁布禁烟规定有之,而中央电视台说“中国2011年起在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却是一条假新闻。中国根本没有“在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根本不存在全国性的“禁烟令”。
  唯一靠谱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8月正式批准《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国作出的承诺是,自2011年1月起,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它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这是一种主权承诺,但签字国可选择暂不履约。我国并未将公约变成专门的国内法,从而对公民产生效力。
  这种做法,并不意味我国完全不履约,我国有“老本”可啃。政府没有专门的禁烟立法,但有几个部门规章。1997年1月,全国爱卫会、铁道部、交通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规定“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侯室禁止吸烟”。2009年5月,卫生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规定2011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全国有150多个城市出台了禁烟令,广州还于去年9月实施了《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这是我国首部禁烟地方立法。
  这意味着,我国履行《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有进展。说中国没履约,不是事实;但说中国全面履约了,也是夸大其辞。
  在控烟问题上,中国目前陷于两难,不高调宣布全面禁烟,也算一种“实事求是”。所谓“两难”是指,各级政府财政高度依赖烟草,烟草利税占到我国财政收入10%,禁烟与烟草财政,两者不可兼得。一边让烟草业发展壮大,一边嚷嚷全国禁烟,那其实不过是作秀。
  真心实意的控烟,要么“废掉”烟草业,要么像美国,将烟草产品挤出国内市场,使之到海外“求发展”。我国财政对烟草税收的依赖,以云南为例,2006年烟草税收占全省税收48.81%;湖南,占到28.94%。近几年“土地财政”崛起,但要各地抛弃烟草财政,目前仍然是不可能的。只要政府对烟草财政继续上瘾,烟草业就具有扩张性,足以使任何禁烟令形同虚设。
  全面禁烟的假新闻哄传,表明国人是多么期待政府禁烟。但中国真正禁烟的那一天,只能是我们作出一个明智抉择的时候,即摒弃烟草财政,回应以人为本。中国是一个以“敬烟”为社交手段的国家,要想禁烟,仅仅在吸烟环节堵不行,必须跟林则徐禁鸦片一样,从生产源头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