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华为 缔造商业神话


  短短二十年,华为公司为什么能够如此高速发展,能够在我们曾经缺少信心的高科技领域赢得自信和尊重?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各种方式的竞争,华为又凭借什么保持其成长的经济利润和整体实力呢?不一样的华为又拿什么缔造中国传奇式的商业神话?华为匪夷所思的发展,让中国企业界为之惊叹,华为的成功也让众多企业有一睹其真面目的渴望,学习化为成功的真谛。

  通过对《华为创新力》案例分析与思考,我认为华为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机遇

  善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机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纵即逝。机遇大多可遇不可求,需要人去创造;机遇容易稍纵即逝,需要人及时把握。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从某次机遇开始的。偶然的机遇往往决定于人生道路上关键的几步,它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人的一生。

  企业若人,做得好的企业可以横跨几百年,做得不好的就很快夭折。因此企业务必在其所从事行业的蓬勃发展阶段,紧紧抓住各种机遇,才能获得市场的主动权,才能为做一个横跨百年的企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华为成功是特殊历史机遇所造就。华为幸运遇上改革开放的大潮、遇上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任正非亦承认,华为过去的成功,机遇的成份更多,他曾经说:“华为成长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中国正从一个落后网改造成为世界级先进网。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个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随波逐流到今天的。”因此,华为的成功应该是机遇大于其素质与本领。

  华为常务副总裁徐直军曾表示,在华为发展的历史上,有三次重大机遇都与国内运营商的支持有关:第一次是在建立号称通信网心脏的NO7信令网络时,国内运营商选择当时新兴的华为;第二次是1999年移动智能网即“神州行”网络搭建时,中国移动研究院开创与华为共同开发的发展模式;第三次则是与中国移动刚刚签署的省际光传送网传输系统四期工程和长途软交换网四期工程设备合同。

  二、卓越的战略思想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打个比方来说,战略好比是制作一部电影,每部电影都要有一种情境,通过这种情境让观众在电影结束时体验到某种结果。战略思想与此非常相似,因为它要求能首先展望到企业所要达到的理想结果,然后集中怎样实现既定目标,再反过来考虑该如何一步步去努力实现。

  战略思想的运用对一个企业来说,有促进其兴旺发达和决定其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未来学家阿乐曼·托夫力也曾说过:“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像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不管企业的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都将在新的革命性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的条件。”这充分说明战略思想的重要性。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

  华为的战略思想为企业的发展指明基本方向,与其他企业的战略思想相比,华为战略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可谓是一种“前无古人”的独特管理创新。比如华为将毛泽东思想活学活用,视其为传家宝;一般的企业都提出营造民主环境而不讲独裁,华为却提出“没有独裁就没有民主”;一般企业做大后大多都会走向多元化,而华为坚守“只做通信产品”的道路;另外,在IT业形势一片大好时华为却未雨稠缪先喊出“IT业的冬天必将到来”,为企业发展敲响警示的钟声。

   最初电信业在国内还是较小的行业,通信质量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价格高和使用不方便,大多数单位和私人的通信需求被大大压抑,多数中国人被挡在市场之外。对中国市场而言,改进通信质量、降低成本的技术开发成为决定行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华为在进入电信行业之初,便倾全力投入到程控交换机的开发上。产品开发成功,使华为与国内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在电信行业站稳脚跟。而国际巨头主要集中在城市市场,华为程控交换机等产品开发成功后,一开始选择农村“新市场进入”,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没有遇到国际巨头的激烈狙击。实际上国际巨头在高端市场上的巨额垄断利润和高成本运营模式使其无意也无力狙击华为。华为在农村新市场成功后,开始进入城市市场,由于技术性能逐渐接近国际巨头,成本又低于国际巨头,在城市市场华为能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更高的性价比,于是又成功扮演“低端进入者”的角色,使其在中国城市市场上不断收复失地。

  三、华为的成功首先来自于技术创新。

  大家知道,企业国际竞争力虽然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成本优势,另一个是技术优势,但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来说,最终是靠技术优势,不变的是技术优势。华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将核心技术创新当作企业的生命线。在目前我国不少民企因为成本优势开始丧失而大为苦恼的时候,华为却已经成为中国出口自主品牌的高技术企业,这真是“两种路线两重天”。

  为什么华为能在技术创新上成功,而有些同样认识到技术创新重要的企业却没有取得成功?我认为,关键是华为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而可行的自我技术创新战略,其内容要点有五:

  一是将技术创新作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具有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技术救国论”。可以说,初生的华为就一直有着以技术求生存的意识,因而虽然技术创新背后是巨大的风险,大量的技术创新投入有可能会血本无归,但是华为还是选择了挑战风险,一直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心环节。

  二是科学地选择技术创新的切入点,形成以核心技术为创新中心的技术创新路线。因为华为所从事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因而华为一直把自己的技术创新的切入点,放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上,例如华为明白在WCDMA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因而冒着很大的风险启动自己的ASIC项目,并成功地实现了技术突破,从而在这方面有了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华为注重并不断扩大技术资金投入,千方百计地强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体制。大家知道,技术创新是资金密集型投资活动,离开资金投入就谈不到技术创新,而华为又是一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又恰恰在于资金短缺,因而华为在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上的作法,确实值得称道!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为了技术创新而经常勒紧裤带过日子,例如华为在一开始的初创时期,就将自己以代理方式所获得的微薄利润,都点点滴滴地投入到技术开发上,利用压强原理,局部突破,逐渐取得利润,而后又把利润投向新的技术研发上,如此周而复始,心无旁骛。

  四是华为为了技术创新而不断进行企业体制改革,寻找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制度。在这方面,华为大刀阔斧进行企业制度改革,曾经引起经济学界的极大关注和称道,华为在这方面确实有勇气,敢于打破已有的利益格局,为了技术创新而勇于调节利益格局。

  五是华为善于组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起良好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在技术创新人员的选择上,实验室经济的形成等方面,均有自己的创新。

  当然,华为的成功不仅仅只是以上几个方面,抛开对安利的分析,任正非个人领导哲学、华为狼性的企业文化等也对华为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总之,华为当之无愧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也是广大企业学习的楷模与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