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本《马洪文集》出版发行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马洪就积极倡导和推动中国市场取向改革,较早提出和支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0多年治学生涯中形成的“脚踏实地求真知”的治学理念值得学习和发扬


                    十二卷本《马洪文集》出版发行 

       本刊讯(记者杨良敏) 2010年12月3日上午,12卷本《马洪文集》出版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分别致辞。陈锦华、袁宝华、安志文、王梦奎、项怀诚、房维中、高尚全等应邀参加会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李伟主持了出版发行仪式。
  张玉台在致辞中说,作为我国政策咨询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马洪一生注重深入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我国国民经济、技术、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中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和长期性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集思广益,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量重要的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马洪非常注意吸收国外理论和先进经验,及时准确地把握国际经济与技术发展动态,倡导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始终站在理论前沿,这使得他的许多学术观点和思想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李伟在主持时说,马洪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奠基人,是我国卓有建树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出版《马洪文集》是对马洪的纪念和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对马洪一生最好的诠释。马洪毕生治学严谨,值得我们今天经济社会研究和政策咨询工作者学习和发扬。
  马洪生前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和名誉主任等职务。在此过程中,备受称道的是,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积极倡导和推动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也是较早提出和支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点的学者。1984年9月在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他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建议把“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写进全会决议。1984年11月他在中宣部组织的报告会上所作《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报告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1987年的十三大小组会上,他在所作的《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大变革》发言中强调指出:“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替代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变化,它涉及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认识的重大变化,进而涉及社会主义经济的组织方式、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策略的相应变化。”他进而指出,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需要做好十个方面的转变。1988年3月,他在《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的研究》一文中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市场经济正名”。1993年10月出版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中,马洪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十余年来的改革作了系统回顾、总结和升华,对传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理念起了积极作用。
    马洪主张稳健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反对怀疑论和速成论。他在剖析中国经济结构的弊端,建立合理经济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技术革命和对策等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在管理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亦卓有建树。他还开拓了一条经济决策咨询工作的新路子,推动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为各级政府服务的决策咨询网络。
    马洪60多年治学生涯中形成的“脚踏实地求真知”的治学理念和学风影响和激励了许多政策咨询研究和经济学工作者,“对于一个领导来说,没有调查就不只是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而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真知识,更没有真学问。”
    据悉,为了让后人能够全面了解马洪的学术思想和杰出贡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马洪生前主持过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等单位,共同发起组织出版《马洪文集》,历时一年多时间编辑完成。该文集收录了马洪的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成果论文、著作309篇(部),400余万字,按时间顺序,分成十二卷出版。
(文/杨良敏 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11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