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华盛顿,恰巧范岱年先生夫妇也在,他们建议我住在马里兰的新建成不久的国家海港附近的酒店。由于范先生的妹妹范令云的家就在我们酒店的附近,我们便先后多次在她家里做客,这使得我的华盛顿之行就像走亲戚一样亲切,这也是我多次到国外出差所没有的经历。
国家海港公园——我酒店门前
这次来美国,对中国三代留美高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二战以来,中国有3代留美高潮。第一代留美高潮出现在二战以后;第二代留美高潮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从大陆到台湾的人,由于蒋介石限制外省人在台湾买地,很多大陆到台湾的人便从台湾来到美国,当时有超过15000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第三代留美高潮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从大陆到美国的留学生。我这次到美国,和第二代留学生有很多接触,硅谷橡子园的这批朋友都是第二代留学生,也就是家在大陆,然后到了台湾,又从台湾到美国的;张纯如的父母也是这一代人。这次在华盛顿的范令云女士和他的先生姚宜民教授也是第二代留美学生。
第一次见到范令云女士是在我们到达华盛顿的第一天晚上,也就是12月7日的晚上。范岱年先生夫妇和范令云女士邀我们在酒店前面的海鲜餐馆吃海鲜。范令云女士尽管满头白发,但是爽朗、健谈,声音中气很足,喜欢自己开车,看不出她已经八十一岁高龄。由于是第一次见面,我们并没有做太多的交流。在席终时,她邀请我们第二天到她家吃马里兰螃蟹,她告诉我说马里兰最有名的当地食品就是螃蟹,这种螃蟹活的时候背上是蓝色的,因此在当地叫蓝蟹,味道尤其鲜美。
第二天下午两点多,我让小纪给范令云女士打电话,想和她一起去海鲜市场买螃蟹。结果电话那头说她们已经一大早去海边买好了,就等着我们去吃呢。我一听非常感动,因为那天马里兰海港的风非常大,天气非常冷,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一大早冒着寒风去给我们买螃蟹,非常的不容易。到下午五点多,她和范岱年先生一起到Aloft酒店来接我们。她家在马里兰的Oxon Hill上,离我们酒店也就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很快就到了。这是一栋两层楼的大房子,车库和住房相连。那天晚上,我们在范女士家吃了几十个螃蟹,大快朵颐。在之后的几天中,我们多次去她家吃饭,非常感谢她的热情接待。
范女士家里有很多的字画,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父亲范寿康老先生亲笔所写的一首诗:“报国应忘老,衰年爱晚晴;欣逢中兴日,愿做鼓吹声”。范寿康老先生是一个对民族有很大贡献的教育家,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光复。但是由于长时期的殖民统治,日本人推行皇民化,只准用日文教材来进行教育,台湾人绝大多数只会说日本话和闽南语,而不会说国语。被国民政府派到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任主管教育的教育处长范寿康老先生见此情景,非常痛心,决心要扭转这个局面,让每个台湾人都会说国语。他从大陆招聘了大量的国语教师,改用国语教材,到大陆购买了大量教科书,并选派台湾籍的教师到大陆进修,大力推广国语。现在的台湾人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国语,和当时范寿康老先生等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1982年,范寿康老先生回到了大陆,当选全国政协常委,1983年在北京仙逝。范老先生育有十一个子女,其中范岱年先生是老四,范令云女士是老五。
在范老先生的题诗旁边,是柴泽民大使的题字“实事求是”。后来我得知范令云女士曾是美京华人各界联合会的秘书长、会长。1973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建立了联络处,那时范女士和他先生姚宜民教授为联络处提供了许多的帮助,也和当时的中美联络处的主任柴泽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在柴泽民的帮助下,范令云女士在1974年访问了大陆,并在当年的国庆酒会上见到了邓小平、江青等人。1979年邓小平访美的时候,接见了范令云夫妇,在她家客厅的墙上,挂着她与邓小平的合影,上面有邓小平的签字。范令云女士告诉我说,这个签字是由邓小平的女儿毛毛请邓公签字的,非常珍贵。现在范令云女士是美京华人各界联合会的名誉会长,只要国内有重要的领导过来,她都会作为爱国华人华侨的代表去参加会见。范女士还告诉我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是她家的常客,其中有一次她还专门接待了美国大使馆的大厨师傅。
在众多书画作品中,我比较欣赏的是韩叙夫人葛绮云女士写的“龙樱”。龙代表中国,而鹰则代表美国。
在客厅的正中央挂着范令云女士的先生姚宜民教授的大幅照片。范女士告诉我说,他先生姚宜民出生于1918年,从事的是气象专业。她自己是1957年赴美,姚先生是1958年赴美。在来美国之前,姚先生在台湾民航公司做气象局工作;到美国之后,他在爱荷华大学获博士学位,1963年后长期在美国商业部从事气象卫星遥感、农业产量预估等方面的工作,在中美气象领域的科技交流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质性的推动工作。而范女士自己则随姚先生在爱荷华大学获化学硕士学位后来到了华盛顿,长期在美国的退伍军人医院做高血压药物试验方面的工作。
范女士的记性很好,给我讲了很多她和国内联系的有意思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就是74年的时候,她去游览韶山,当时作为外籍人士,是不能和国内普通老百姓接触的,因此她一个人坐了一节火车车厢。看着其它车厢满满当当的样子,她觉得心里特别过意不去。现在时代的变化很快,国内的情形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由于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全球链接和跨区域创业,通过这次来美国,我意识到第二代留学生,也就是那些从大陆到台湾,再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生,是华人全球链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代人由于基本上都是在大陆出生,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对中国各个领域的支持和推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范令云女士和她先生姚宜民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2009-11-19 | 奥巴马之行与G2
2008-07-23 | “深圳19条”带来新希望
2008-04-15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胡耀邦
2007-12-14 | 胡耀邦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战略
2010-12-18 | 在华盛顿感受美国民主
2009-06-11 | 全球华人网络是中国崛起的支撑力量
2009-03-10 | 在硅谷讲中关村的故事
2009-02-20 | 从中关村到硅谷的空中暇想
2009-02-11 | 解读硅谷与中关村的人脉密码
2009-01-24 | 应该把中国春节推向全世界
2009-01-23 | 奥巴马将成为伟大的美国总统
2008-03-12 | 我的美国之行
2008-01-25 | 与美国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江宇应对话
2008-01-22 | 硅谷印象
2010-12-15 | 芝加哥游记
2009-12-21 | 香港的浅水湾
2009-08-13 | 日本散记
2010-09-02 | 五十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后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