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一个跨领域最多而且在各自领域也影响最大的一个世界级奖项。斯德哥尔摩是诺贝尔的故乡。从未上过大学的诺贝尔,刻苦自学,虚心求教,以发明炸药和火药而闻名于世。这个发明让他很矛盾,因为有人利用这些炸药制造了很多战争,让他在享受荣耀的同时,也饱受心灵的折磨。在弥留之际,他决定捐献全部遗产,设立诺贝尔奖。华人获得这个奖的主要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他们获得的奖项主要在物理和化学领域。
这次到斯德哥尔摩旅游,没想到最开始游览的景点就是诺贝尔奖的揭晓地---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之后,又游览了诺贝尔博物馆,也见识了举行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蓝色音乐厅。游览过这几个景点,可以说对诺贝尔奖有了一个更具象的认识。
10月14日九点,得知我们访问团有幸得到瑞典国家旅游局的盛情接待,被邀请游览市政厅等与诺贝尔奖有关的景点。据说,瑞典国家旅游局之所以能免费请我们参观,主要是因为我们是新闻媒体采访团,看来,哪个国家与行业也都很注重和媒体的关系的。
九点二十分左右,我们乘坐旅游局安排的中巴车,来到慕名已久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就建筑本身而言,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是一座造型别致、装潢华美的建筑;就功用本身而言,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与欧洲其他城市的市政厅并无二致,这里是市政会议的召开地和市府公务的办公地。只是作为每年诺贝尔各奖杯最终归属的揭晓地,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才有了更传奇的色彩。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建于市中心的梅拉伦湖畔,工期从1911年持续至1923年,主体以红砖建造,右侧高高耸立的钟楼顶端,是代表丹麦、瑞典、挪威三国的金色三王冠,这一象征着曾经的卡尔马联盟的镀金王冠也已成为市政厅最常为人提及的特点。钟楼内则设有以艺术品展览为主的博物馆。
市政厅内被称为“蓝厅”的宴会厅,是市政厅最为人熟知的大厅之一,每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王后与各方贵宾齐聚于此,为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隆重的晚宴,蓝厅两侧列柱间金碧辉煌的灯光和前方打下的蓝色光柱,衬出精英云集的晚宴氛围,而留下众多诺贝尔奖得主身影的蓝厅,也自然具有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气质。
蓝厅之外,另一装饰华丽的大厅“金厅”,是市政厅又一知名之处。金厅长25米,以厅中金属和彩色玻璃拼嵌而成的壁画最为引人注目,这些壁画共耗费了1800万块1平方厘米大小的金属和玻璃块,左右两壁以历史为题材,左壁叙事、右壁述人,分别表现了瑞典历史上的海盗时代等各个时期以及瑞典史上的重要人物。前方正墙中间则为大型传说中的这座城市的保护神——梅拉伦湖女神像,女神脚下左右两侧分别为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各族人种,寓意各地人民皆以斯德哥尔摩为心中之理想地。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外建有宽阔的广场,美丽的花草树木之间以喷泉雕塑装点,迎接着每位来此的访客。
十点四十五分,我们结束了市政厅的游览,在导游007的引导下,前往诺贝尔奖博物馆。
诺贝尔博物馆是一座18世纪的建筑。从规模上讲,诺贝尔博物馆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展览馆。但它却承载着给人们传播知识与创造性学习方法的重任,因为这里是创意的殿堂。因博物馆内禁止拍照,所以我们也没法留下更多的图片。
最后一个和诺贝尔奖有关的景点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从1901年开始,每年评发奖金一次,届时在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奖者颁发奖金。因路线的原因,我们上午没有到音乐厅游览。下午我们在游览完其它景点后返回酒店后,我自己到音乐厅附近转了一圈。
音乐厅建于1926年通体蓝色外墙的建筑。除了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此举行,主要还用于瑞典皇家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出。音乐厅前有米勒斯的雕像俄耳甫斯,他是希腊神话中歌手,手中拿着他擅长的乐器竖琴。
从市政厅到博物馆再到音乐厅,诺贝尔奖就那么物化地在我眼前倏忽而过。不,是我有幸在斯德哥尔摩邂逅了“诺贝尔”。
市政厅“蓝厅”宴会厅两侧走廊,装饰精美的列柱与拼贴繁琐的地面,彰显出高贵的气质。
市政厅内被称为“蓝厅”的宴会厅,是市政厅最为人熟知的大厅之一,每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王后与各方贵宾齐聚于此,为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隆重的晚宴。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与欧洲其他城市的市政厅一样,也是市政会议的召开地和市府公务的办公地。
市政厅另一装饰华丽的大厅“金厅”,以厅中金属和彩色玻璃拼嵌而成的壁画最为引人注目,这些壁画共耗费了1800万块1平方厘米大小的金属和玻璃块,中间为大型传说中的这座城市的保护神——梅拉伦湖女神像。
市政厅沿湖河而建,湖边上有众多精美绝伦的雕塑,这是其中之一,并早已成为市政厅的标志之一。
蓝色音乐厅,建于1926年的通体蓝色外墙的建筑,主要是用于瑞典皇家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出场地,同时更让世人关注的是每年的诺贝尔奖奖金颁奖仪式在此举行。从1901年开始,每年评发奖金一次,届时瑞典国王亲自给获奖者颁发奖金。音乐厅前是花草草、水果、蔬菜市场,市井生活与高雅艺术就那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音乐厅正门前的由卡尔·米勒斯创作的雕像俄耳甫斯,他是希腊神话中歌手,手中拿着的是他擅长的乐器竖琴。
诺贝尔博物馆是一座18世纪的建筑。从规模上讲,诺贝尔博物馆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展览馆。但它却承载着给人们传播知识与创造性学习方法的重任,因为这里是创意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