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是香花还是毒草?
有研究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民间借贷余额约为3.8万亿。
民间金融被界定为“非正规金融”,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民间金融,就是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民间信贷特点包括服务和经营范围、资金来源、信贷主体日益多元化。央行认为: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
民间金融是与官方金融的相对而言的.官方金融是属于正式金融体制范围内的,既纳入我国金融监管机关管理的金融活动.因此,民间金融是主要指在我国银行保险系统、证券市场、农村信用社以外的经济主体所从事的融资活动,属于非正规金融范畴(未观测金融)。
近日,温州民间金融失序,温州有40多万家企业,官方数据显示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这些都是有名有姓,具有一定规模的。据知情人称,自今年年初,温州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危机以来,已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目前有3人已返回国内。惊动社会各界和国务院高层,社会对民间金融风险出现各种议论。《民间借贷,良药还是毒品?》一文集中反映了各界观点及建议。民间金融是香花还是毒草?个人认为,民间金融不应出现问题而全盘否定,为什么会出现民间金融?它的优势和问题究竟是什么?如何从制度体制上解决?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媒体报道,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民间借贷余额约为3.8万亿。温州民间资本超过6000亿元,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约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左右。今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持续上扬,8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首次突破25%,比年初提高2.08个百分点,9月份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又升到25.44%,处于阶段性高位。有分析认为当前民间信贷活跃的原因在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和货币政策失灵导致了一系列的金融乱局,具体表现在国内市场资金充裕,却没有吸纳资金的投资渠道。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引导,民间资金到处乱冲乱撞,而同时商业银行紧缩信贷则使得缺钱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民间充裕的资本,“难得”机遇以及高息的诱惑使民间信贷风行具有了一种必然性。据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日前广东省经信委对200家中小工业企业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难”四大中小企业固有难题中,“融资难”再次成为中小企业居首的难题。中小企业以及微型企业获得贷款,主要渠道为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虽然不断增加,但是它的担保机制更为严格。从银行贷款不成,找小额贷款公司也难度不小。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规模一般只有几亿元,由于不能吸收存款,其贷款资金大多为资本金。因为需求巨大,几亿元很快就放贷完毕。为了扩大贷款规模,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不增资扩股,但依然供不应求,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杯水车薪”。据网易财经调查,在贷款紧缩的背景下,银行贷款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有高达75.5%的受访中小企业认为,当前银行贷款供应偏紧。另有18.2%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供应目前仍比较正常。只有6.3%的企业认为当前银行贷款供应偏松。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融资难”、“用工荒”、“成本高”等多种因素不断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日前广东省经信委对200家中小工业企业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难”四大中小企业固有难题中,“融资难”再次成为中小企业居首的难题。
在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都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背景下,不少企业被迫寻求民间借贷支持。而在部分地区,由于风险较高等原因,民间借贷逐渐演化成了高利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作秀成分多,实际执行少。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自身也存在信用差、风险大的诸多弱点。银行贷款的最大问题是审批周期太长,无法“救急”,一些中小企业“耗不起”,而民间金融手续简单,两三天就可以放贷,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急、频、快的问题。但随着商业银行的信贷紧缩力度日益严厉,目前民间贷款利率之高已使企业难以用利润来偿还,此时参与民间信贷的企业非常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而一旦企业资金链出问题将会产生连锁反应。
民间金融的发展某种意义上是被逼的,出问题关键还是监管不足,还折射出金融体制问题,对民间金融,应兴利除弊,发展规范是当务之急。
温州拟出台减税政策救中小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