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党校图书馆(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推荐阅读或购买的图书简介)


黔西南州党校图书馆

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次推荐购买图书简介

                                           2011101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91日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精神充实我校图书馆藏书实力,满足我校教职员工读点历史书的要求我们力争搜索最好的历史书籍。但史籍浩繁,从何入手,读哪些书,既是读者的困惑,也是我们的困惑本着“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职业精神,我们从多家网站搜索到相关书籍,进行筛选出12册书,现推荐给读者阅读或购买的图书简介如下:

1《朱镕基讲话实录》(全4卷)    朱镕基著,人民出版社,20119月第1
    本书共4卷,收入了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照片272幅,批语、书信及题词影印件30件。内容涉及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治理通货膨胀等经济社会各领域重大问题。



2
《政府如何开微博》   窦含章、李未柠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8月第1版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网络舆情的监测和教学,为中央许多部委提供网络舆情数据。本书内容主要从什么是微博,政府为什么要开微博入手,进一步就政府开通微博的具体步骤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加以说明,尤其重点介绍了政务微博的功能和政务微博信息发布规则,以及党政干部个人微博的注意事项。本书还对当前政务微博的经典案例加以介绍。内容丰富,简明扼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是广大干部学习微博利用微博的最新教材。


3《大学变革的逻辑》  宣勇著,人民出版社,200912月第1
    现代大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在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等多元化的权力格局中,如何体现和彰显大学的核心价值和功能,如何在这种核心价值和功能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多元权力之间的互动机制。本书引入了大学利益相关者分析,讨论了大学治理的协商性网络,指出去单一中心化对大学变革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学科必须成为大学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的权力中心,必须建立一种基于学科平台的大学协商性网络,以此体现大学的公共性精神,建立基于学科的参与机制和互动模式。


4《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作者:钱穆  三联书店(2005-03出版)

   
5、《吕著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版 (2005)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在分题演讲中,钱先生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朝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介绍和对比,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好书不容错过!

      

针对当时上海大学文科学生学习上的需要,没有采用一般通史的体例。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吕著中国通史》原上册为文化史,其中叙述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互相关系及特点,范围广博,取精用宏,多独到之见,足资当今学人借鉴;下册为政治史,叙述简明精当,脉络流贯,议论风发,对一般读者熟悉中国历史大有裨益。 

吕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其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在当时得风气之先,《吕著中国通史》堪称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吕著中国通史》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广大史学爱好者必藏珍品! 

6《中国大历史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21)作者: 黄仁宇

     

7
《天朝的崩溃》作者:茅海建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71)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大学人文社科读本)作者:陈旭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01出版

《中国大历史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中国大历史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历经十余年所得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天朝的崩溃》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8

    
9、
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名家专题精讲》作者:李学勤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08出版)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大学人文社科读本)》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全书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大学人文社科读本)》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匀、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等奖。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最好的导论性著作。 

《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名家专题精讲》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是一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科技史、艺术史、学术思想史等众多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综合研究。它不仅需要研究者具有深厚扎实的古文献基础,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以现代考古手段所获的地下出土材料,而且还必须运用视角广泛的比较和理性充分的思辨,对所有这些基础资料和相关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名家专题精讲》作者以其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丰富积累和不断探索这一课题的独到心得,用十组相关力作,构成了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专题的系统论述。 李学勤,1933年于北京。清华大学教授,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名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先秦历史、考古及古文字学,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学随笔》、《周易经传溯源》、《走出疑古时代》、《简帛佚籍与学术史》、《中国青铜器概说》、《古文献丛论》、《缀古集》、《四海寻珍》、《夏商周年代学札记》、《拥籍集》、《中国青铜器萃赏》、《先进写学术史》等。


10、《

作者:杨天石  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1版 (200851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套装全2)》一书中,杨天石通过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蒋介石日记,展现不同历史时期,蒋介石的个人生活、思想性格、政治作为、治国方略等等方面的详尽内容。这对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蒋介石其人,能提供极具价值的帮助。另外,蒋介石作为民国时期的领袖人物,其个人举手投足、喜怒哀乐,都映现出中国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脉搏。因此,出版杨天石解读蒋介石日记的成果,对于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也有其重要意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套装全2)》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民国史专家,尤长于蒋介石和中国国民党史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者即长期阅读并深入研究保存在大陆和台湾的蒋介石日记的类抄本仿抄本,多次赴台湾阅读蒋介石的大溪档案,多次赴美、英、日等国阅读与蒋介石相关的历史档案。2006年、2007年,作者又两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阅读陆续开放中的蒋介石日记的手稿本。《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套装全2)》即为作者长期研究蒋介石日记的成果精选。所收各文,或为新作,或据日记手稿修订、增补。 
做〔圣贤〕还是做〔禽兽〕,从向左到向右,如何对待被日本侵占的东三省,蒋介石〔闪击〕延安计划的撤销,且看蒋介石如何反腐败,〔百年老店〕的新审视,如何对待毛泽东。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套装全2)》一书作者杨天石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著名的民国史专家,其在中国国民党史研究尤其在蒋介石研究方面最为权威。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者即长期阅读并深入研究保存在大陆和台湾的蒋介石日记的类抄本仿抄本,多次赴台湾阅读蒋介石的大溪档案,多次赴美、英、日等国阅读与蒋介石相关的历史档案。20062007年,作者又两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阅读陆续开放中的蒋介石日记的手稿本。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套装全2)》一书中,杨先生通过蒋介石日记这一特殊载体,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下蒋介石的个人生活、思想性格、政治作为、战略策略等等方面的详尽内容。这对于我们认识蒋介石其人,有着去伪存真的重要作用。正如台湾史学家吕芳上所说:只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一个重要又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如蒋介石,才能真正走下神龛、走出政治的牢笼,真实的面貌才会呈现。蒋介石作为民国时期的领袖人物,其个人的举手投足、喜怒哀乐,都凸显出一个大变革时代的风起云涌。因此,出版杨先生解读蒋介石日记的成果,于恢复民族记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准确阐述中国近、现代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书所收各文,一部分为曾经发表过、深受读者和学界好评的篇目,作者并根据最新开放的日记手稿进行了增补和修订;另一部分为最新文章。精彩篇目如下:
《中山舰事件之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拐点》
《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日方诱和与蒋介石的应对及刹车》
《蒋介石与史迪威事件——战时中美之间的严重冲突》
《如何对待毛泽东——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的心态考察》
《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债舞弊案——且看蒋介石如何反腐败》
《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绯闻”——驳考尔斯,兼辨李敖之误》
《宋美龄的巴西之行与蒋介石的婚外情传说》 

 
11《国民党的联共反共作者:杨奎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版 (200811)

     《国民党的联共反共》记载了从国民党史的角度深入研究国共关系,全面地论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到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关系的发生和发展,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及国民党内各派系在不同时期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共决策过程,抗战前夕国民党在如何对待中共问题上的态度变化;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演变过程,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决策;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决策,国民党统治的崩溃的过程,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等。 《国民党的联共反共》全面系统论述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深入细致地研究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及国民党各派系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剿共决策过程;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演变过程;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态度;抗战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决策;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
  使用了国共双方大量可靠、翔实的历史档案和重要人物的日记、回忆录,论述严密,多有创见。



12、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者:沈志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出版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都是开卷有卷的。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由杨奎松、沈志华、李丹慧、牛军强强合作
新史料 新视野 新观点 ,解读七十年中苏关系史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套装全2[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