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总面积3005.5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28.29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和苗族。望谟县辖8个镇、8个乡、1 个民族乡:复兴镇、乐元镇、打易镇、乐旺镇、桑郎镇、纳夜镇、新屯镇、石屯镇、坎边乡、岜饶乡、郊纳乡、大观乡、蔗香乡、昂武乡、油迈瑶族乡、麻山乡、打尖乡。县人民政府驻复兴镇。
中文名称: 望谟县 电话区号: 0859 邮政区码: 552300 地理位置: 贵州省东南部 面积: 3005.5平方公里 人口: 25万(2007年) 特产: 香蕉、芭蕉、黄果、板栗、西番莲
历史沿革
1940年置双江县,因与云南双江重名,以县政府驻地王母,谐其音更名望漠。 2000年,望谟县辖8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73113人,其中各乡镇布依族手工艺。人口(人): 复兴镇 37554、 乐元镇 24274、 打易镇 24730 、乐旺镇 17105 、桑朗镇 9810 、纳夜镇 9528 、新屯镇 25422 、石屯镇 25036 、坎边乡 15323、 岜饶乡 9381 、郊纳乡 14899 、大观乡 14253 、蔗香乡 14718、 昂武乡 11660 、油迈乡 12050、 麻山乡 7370。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望谟县辖8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1个办事处,31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28.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0.1%。 2004年6月8日望谟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对复兴镇政府关于撤销县城四个居委会建立两个社区居委会请示的批复》(望府函[2004]33号)批准复兴镇政府撤销居委会,建立社区居委会。7月2日,两个社区居委会正式挂牌成立。整合后的两个社区居委会,以望谟河为中线,河东社区有1747户、7447人,面积1.1平方千米;河西社区有2373户、9373人,面积2.07平方千米。 2005年7月20日,《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望谟县设立打尖乡的批复》(黔府函〔2005〕268号):同意调整望谟县坎边乡、石屯镇、打易镇等3个乡(镇)部分行政区划,设立打尖乡,打尖乡辖原属坎边乡的打尖、行硐、边界、拉旦、羊架5个村,石屯镇的喜独、坡毛、洒琴、合同4个村,打易镇的 喜毫、纳幕2个村,乡人民政府驻打尖村。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妇女几乎都是纺织和刺绣的能手。一个刚进入成熟期的女孩,在母亲的指点下,从种棉(有的地方种 麻)、纺线、织布到染布、缝衣,几乎很快就可成为这方面的能手。至于刺绣,更是布依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妇女们常把自己精致的刺绣品(包括衣襟、袖口、花边、绣花鞋、帐沿、枕套、围腰、背带等)作为珍贵礼物或美好的象征。而在这些刺绣品中,妇女们对衣背花(即用于背小孩用的背带布)极为珍视,因为这种衣背花的刺绣,特别讲究针法和花纹图案的对称和工整。一幅衣背花往往要在熟练刺绣能手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在谈恋爱时就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纯挚的感情,绣织在这些精美的图案上面。此外,有些能干的外婆,每当在第一个外孙满月时,习惯上也要送去这样一幅刺绣的背带,作为庆贺小外孙健壮成长之喜礼。布依族男女服装多喜用蓝、青、黑、白等色布缝制。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上相同。青壮年多半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大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因为地区的不同而呈现出形式各异的特点:如在八达河聚居区,七八十岁以上的妇女,仍保留有传统布依族服饰,头缠蓝黑包布,身着青色的无领对襟短衣,身大袖宽,沿右衽无领衣缝处要镶一道两寸左右宽的边,上衣的下角边处还要攘绣各式的彩色滚边,习惯上内衣的袖口较外衣长而小,而外衣袖口则大而短。内外衣袖口处所绣织的花纹图案十分讲究,鲜艳美观,看上去两袖大小相同、长短协调,袖口外露的花色层次重叠和谐,格外醒目受看。当年老一辈多数均穿蓝黑色百榴长裙,有的也系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脚上还要穿一双十分精美的翘鼻子满花绣鞋,俗称“猫鼻子花鞋”(布依语叫“海兰高”)。整套服装可以说是集纺织、印染、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术于一体。正因为全身上下都是出自布依妇女灵巧的双手,因而筹集和缝制这一身服饰常常作为衡量一个布依妇女是否聪慧能干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年妇女的包头,有的已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领或矮领,并在沿右按前下方处镶嵌二至三道带色的布边,领前的结扣处喜用银泡纽扣作装饰,两手袖口处仍保持了老一辈传统的风格,下身已改穿长裤,唯脚下的满花鞋逐渐变成半月型或鞋尖处绣小花。改变后的布依女服饰仍显得净洁淡雅、古朴庄重。未婚女青年的服饰,除总体上与中年妇女相似外,只是还喜欢在包头布的末尾处镶绣极为鲜艳的花纹图案,坦露在头顶上方与护发银头智之间,显得洒脱大方、俊俏美观。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 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杂居区的布依妇女,特别讲究包一丈五尺长的头帕,普遍仍穿蓝、青、黑、白等色的右袄大襟上衣,少数也系围腰,下着长裤。
布依族手工艺
久负盛名的布依族蜡染品及凉席、斗笠等竹织品,色调淳朴、图案新颖、构造精美,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