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前瞻设立清晰的预算目标
天元鸿鼎咨询集团曹雪
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算编制,编制过程中最重要前期工作是如何确定预算目标,预算目标是企业目标或战略意图的体现,预算目标是预算编制的指导目标,它确保企业战略在通过预算得到贯彻和实施。预算目标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具体化、精确化和数字化。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是预算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目标的确定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乃至战略意图的最终落实。预算目标的确定,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可以说是公司股东、董事会、经营者等利益相互协调的过程,事实上它是一个各个不同利益集团间讨价还价的过程。
预算目标确定中的博弈:股东及董事会期望。根据投资者(股东)期望投资收益率,及各种准备和积累(法定分配程序和分配比例),利润预算目标确定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作为委托代理的各方,董事会处于委托方地位,有对最终预算目标的决策权,而作为代理一方的经营者,在取得对全部法人资产的经营责任之后,行使对资产的使用权。在单一法人制下,利润预算目标确定一般采用倒挤法,一方面根据股东期望收益率,在考虑各种准备与积累之后,来倒挤出税前经营利润。另一方面,董事会及总经理会按着市场状况与利润预测得出另一结果。在经过讨价还价之后,最终确定利润预算目标。
经营者的心理矛盾:管理激情与个人效应最大化并存(宽打窄用),尽可能多地占用各种资源,完成尽可能低的预算目标,实现尽可能大的收益激励收益。
预算目标确定的相关因素主要如下所述:
1、公司发展战略与中长期经营计划。
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企业通常采取的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经营战略和聚焦战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司战略要经常调整,包括业务组合的调整、组织机构的调整、责任主体的重新定义,等等。不同的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开发计划、成本控制方法等,而这一切都将在企业的预算目标中得到体现。科学的企业预算目标是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前提,企业必须站在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资源占有情况确定企业预算目标。同时,企业应适时评价预算目标的适用性,当企业之经营战略、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预算目标也应随之改变。
2、宏观政策变动
预算目标一旦确定,就要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在初期一定要考虑全面。以保证预算目标变更的情况的发生,所以在初期,就要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到可能出乎预料的新情况,如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环境的变化、重大灾害的影响等,并且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对目标利润的影响程度较大,使目标利润变得不甚合理,以前瞻性的思维为前提来确保预算目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3、大股东必要收益要求
预算目标制定,最终收益既反映股东利益又与公司的愿景和战略相联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任何预算目标的确定,从根本上说都是公司股东、董事会、经营者等利益相互协调的过程,它符合财务分层管理思想,同时体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决策、执行与监督三分立的原则。
4、主要竞争对手业绩表现
缺乏对竞争对手的关注,不利于竞争战略的贯彻落实。传统预算目标的制订,往往倾向于向后看、看自己,而不是向前看、看对手”。预算目标的制定不要只是以上年完成数为基础向上浮动若干,更要对未来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加强关注和分析。一个企业的市场地位决定于对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纵向的历史对比有时可能是没有意义的。
5、上年实际业绩完成情况及差异分析
通过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回顾,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再从这些问题中找出调整企业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从而对既有的预算模式进行适度调整。
通过比较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确定其差异额及其差异原因。预算差异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其控制和评价职能作用赖以发挥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