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利润增长40%与中小企业生存困局


    国资委14日发布中央企业2010年度总体运行情况,2010年度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8522.7亿元,比上年增长42.8%。与之对应的是不绝于耳的中小企业生存困境报告。

    马光远博士在《扶持小微企业应成为基本国策》一文中说,“中小(微)企业做实业的环境越来越差,在通胀环境下,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的上涨导致中小(微)企业的负担很重,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收费,大幅度压缩了中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北京大学国家研究院的最新研究表明:数据显示,72.45%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对未来6个月经营信心较低;3.29%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对未来经营持悲观态度。事实上,利润下滑已成为今年小企业最难迈过的一道坎。统计称,今年小企业利润的严重下滑,与2010年相比平均利润减少30%至40%。”。实际上,这种趋势在2010年就已经凸显了。

    央企利润源于何处,除了自身的经营能力外,恐怕和垄断地位及规模优势脱不了干系。这里不妄加评论。仅想从微观上对照浅析一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局。

    笔者所在的企业就是一家小型企业,处于为大型企业长安汽车提供二级配套的供应链中游,规模约年产值1500万元。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价格和税赋负担。我们的上游是油漆供应商,油漆因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上扬而屡次涨价;我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员工的招聘本就是一道难题,而工人工资的上涨也是挡不住的趋势(据调查重庆人工上涨幅度居全国第二位);我们的下游是大型企业,他们因采购规模而拥有绝对的定价权,每年两次降价也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同时因银行提高承兑汇票贴现率,我们的下游还不断提高贴息费用,否则就只能以承兑汇票付款。而承兑汇票我们是用不掉的。

    在税赋方面,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主要成本是原材料和人工,除原材料可以有增值税进项以供抵扣外,其余部分都必须自行承担。而如前所述,处于上下游夹击中的我们的毛利水平已不足以支撑增值税17%的税率,时常处于盈亏边缘。

    有朋友刚创办微型企业,提供劳保办公用品配送服务。创业初期跑渠道跑客户,那是必不可少的辛苦,但有一道坎却怎么也迈不过:客户企业都需要增值税发票,而现行一般纳税人申请资格是必须达到80万元销售额。这就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要销售就必须先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要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就必须先有一定规模的销售额。还有一笔账需要算:下游需要增值税发票,而上游又是个体摊户,提供不了增值税发票,17%的税赋就得自己全额承担,那么配送服务有这么高的毛利水平吗?这些都让刚刚创业的朋友非常纠结。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初窥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和生存的困难,如果再加上融资难、相关部门的吃拿卡要,就几乎是无法存活了。

    问题是显然的,办法还要从国家的高度来解决。诚如马光远先生所说,“无论是对民间借贷,还是中小(微)企业的政策,都不应是短期、临时性的,更不应是简单扶持性的,而应将其放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出台框架性的制度性方案,给中小(微)企业以长期的预期。”我们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