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这个社会中大部分家庭的核心。不管是不是有这种认识的人,绝大部分从出生都享受着女性所给予的温暖和养育,成长中都享受着女性所给予的关注和照料。而在农村,4700万左右的留守妇女们在照料着6000万左右的留守儿童和4000万左右的老人(且不管数据的重复统计)。
10月15日是国际农村妇女日,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日子,所以也是很平常的一天。由于天气突然转阴,上午还下了雨,天气一下子变冷。我们磨磨蹭蹭上到十里箐山上的时候已经过了正午。村子里的大多数人都在田间地头拔雀蛋豆,摘芸豆,薅猪草,放羊或者挖包谷杆去了,除了风声和鸡鸣狗叫,就是我们的嘈嘈声了。

有幸看到了寨子里老中幼3代的女性:帮妈妈干活的小女孩,在田地里忙农活的家庭主妇,帮老头架玉米的老太太。
有位妈妈说,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学习越来越不好了。本来性格就比较敏感和内向,有难题或者疑问都不敢问老师的。父母的文化水平都已经应付不了现在初中的学业辅导。事实上,在苗寨,大部分的人都受到的是小学教育,上初中的高中屈指可数,上大学的是珍品。汉话和苗话的取舍甚至成为孩子上学家长的考虑。因为有人建议他们说不要说苗话了,会受影响孩子上学的。——而另外一方面,苗寨的新一代都不怎么知道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了。融合,取代?沿承,发展?不止是少数民族该考虑的,想想我们汉人又有什么需要沿承的呢?

寨子正在发生着变化,希望能够在这个十二五的村村通工程中,网络能够延伸至此。对于这样的孩子,远程会是个不错的辅导选择。为这样的孩子们祈祷!妇女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如男性,希望以后的妇女学习活动也能通过远程组织开展。女童的辍学率在边远的山区也是远远高于其他地方。也为这里的女人祈祷。

很高兴地看见政府资助盖的新房子是有导雨槽和水窖的,对于这个缺水的苗寨,这个设备是非常有用的。兴奋的是和我第一次看见毛坯时候的建议和设想是一样的。牛羊圈后面有沼气池,希望到时候是可以很好使用的。而这里是2006-2008年才通电通路的。等到这样的变化,很多时候确实是要靠政府的考量。而政府在这个时代的口碑却很复杂。现实仍然就像是看天吃饭一样。

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http://www.hnsh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