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主,呼唤批评与自我批评(10月18日)


 

北宋是个知识分子很受重视的朝代。

北宋神宗时代的“民主”让当今的人都感觉汗颜,一个小小的民女“谋杀亲夫未遂”的案子,经过神宗“圣裁”的案子,都会被下属的大臣数次驳回,即使案子已经过了17年,到下一任君主宋哲宗继位,都会被群臣扒出来重新说事,这名义上是对王安石的清算,但实际却是对前任君王的不恭,明显把“先帝”的权威不放在眼里。

再看一个普通的看门儿的官吏,那个先后两次用画卷弹劾王安石新政的郑侠,对皇帝的尊严也没有丝毫胆怯;更重要的是那个弹劾王安石的十大罪状的吕诲,更是如犟牛一般,冒着杀头的危险而让宋神宗皇帝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当然,新法反对派的代表司马光,更是在科举的时候提出“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不遗余力地提醒神宗皇帝——祖宗之法不可变。试图倡导一种观念,那就是历史上变祖宗法的人,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其实在古代帝王之中,如此“民主”到臣子居然斗胆到视死如归的并不单纯宋神宗一朝。

比如张居正在万历新政如火如荼的时候,就出现过由于刘台冒功而受到张居正惩戒,那之后以学生与下属的身份去弹劾张居正“十大罪状”,然后又发生了由于万历皇帝夺情而引发的“五君子”(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标)被廷杖并发配的事件。

而且那邹元标是看到四位大臣上书力谏万历让张居正丁忧守制而遭遇大刑的时候,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结果之后,依然向张居正发飙的,而且其也把批评的对象也包括身为九五之尊的万历皇帝。

在张居正之后,雒于仁恭进《酒色财气四箴》嘲讽万历皇帝是“酒色财气”的昏君,却可以“逍遥法外”,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那个胆敢冒犯圣威的小小芝麻官,结果居然并没有得到惩处。

再比如大明王朝初期,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他的侄子建文帝的手中夺取了政权,全国著名的文人方孝孺不仅不奉旨草拟他安定天下的诏书,反而大骂这个后来被历史评价为“远迈汉唐”的永乐大帝,并导致被诛灭十族。

 

历代王朝,既然有御史,有谏官,有给事中,这样的官员就是要得罪人的,得罪的不单纯是同僚大臣,有的时候也会把皇帝捎带上,而皇帝也会有“罪己”的时候,虽然有些时候不过是装装样子,做个姿态罢了,但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言官竟然是数不胜数的。

而那些毕竟是有那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境才可以做到的。

相比之下,当今中国政坛,显然在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机制与环境是有所欠缺的。

 

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早在毛泽东时代,就曾经专门把这当成重要的主题,专门以文章论述。比如1953228日,中共中央批转劳动部《关于检查官僚主义的决议》。

毛泽东写下这样一段批语:“中央人民政府和军委各部门必须尽速召开会议,发动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揭发领导方面的官僚主义,并规定改正的具体办法。中央以为在很多部门中极端缺乏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状况是完全不能容忍的,这是官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在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中研究和加强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办法”。

再比如,毛泽东在《关于整顿三风》一文中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

还比如,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种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民主生活,没有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就不可能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方法。

 

人无完人,但通常都是上级批评下属,同时下属不停地自我批评,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程度,至于同僚之间互相批评,彼此弹劾,甚至针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不畏惧其生杀予夺大权,而就事论事地提出批评的,则越来越少。因为那会危及自己的饭碗与位子,会招致打击报复,这种风气之下,是很难不犯错误的。

自古以来,中国政坛上最大的矛盾就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制衡,相权过重则会架空皇权,但分散相权又会让皇帝过于操劳,而且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分解权利势必会造成部门林立,互相牵制,各种利益集团为保留住自己的利益不被侵蚀而内耗严重。

从责权利细分的角度看,皇权与相权是需要相对分离的,皇权更多的是国家形象,相权更多的是执行与利益。

 

越是到政治环境中出现了绝对的权威导致的绝对的腐败的时候,就越应该重视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政治环境。

当政治力量与国家机器的绝对权威,让执政者不屑于做出深刻的自我批评,而来自别人的批评也要冒着被封杀甚至打击报复的危险的时候,愿意做那样引火烧身的事情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新时代的民主,更需要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机制与环境。相比于历史上不畏权贵的谏官与御史们,难道我们就不觉得汗颜吗?!做为执政者的心胸,难道还比不上几百年前的那些帝王吗?

 

贾春宝

20111018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